游戏百科

拿固态电池炒股,神话破灭!比亚迪没中招,还是王传福看得远“现在买电车是不是49年

拿固态电池炒股,神话破灭!比亚迪没中招,还是王传福看得远“现在买电车是不是49年入国军?听说 马上就要来了,充一次电跑1000公里,10分钟充满,还永远不起火,是不是该再等等”......这种焦虑感,太熟悉了,因为我们后台常常能收到类似的私信。过去两年,媒体和车企合力构建了一个关于固态电池的乌托邦。在各路营销号嘴里,现在的液态锂电池就是“工业垃圾”,冬天趴窝、充电龟速、还得防自燃,而固态电池是“六边形战士”,充一次跑1000公里、喝杯咖啡就充满、拿针扎都不起火。于是,无数“等等党”立下Flag,誓死不买液态电池,要等到固态电池来了一步封神。车企这边,不管是欧美还是日系的丰田、本田,大家就像串通好了一样,把固态电池的量产节点定在了2026年或2027年左右,仿佛固态电池近在咫尺,只要2026年钟声一响,液态锂电池就会被瞬间淘汰。符合科学规律吗?显然不。日前,权威媒体《中国汽车报》刊发了 副总裁梁锐的一番言论,大意是“有些车企或供应商声称2026年、2027年固态电池产业化过于自信,最乐观也要到2030年以后才可能小批量生产”。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别听他们忽悠,那都是期货。所谓的“固态电池风口”,很大程度上不是技术成熟了,而是资本急了,它们需要提前给固态电池造势,好稳住甚至拉升股价。退一步,固态电池就算两年内造出来,你也可能买不起。很多人觉得,固态电池一旦量产,就会像现在的 一样便宜,这恐怕是最大的误解:固态电池之所以难产,核心卡点是“固态电解质”,要把活跃的锂离子从液态变成固态,同时还要保证传输效率和界面稳定性,是很难的。这直接导致两个结果:(1)成本高到离谱;(2)良品率低到吓人。目前的行业共识是,固态电池初期的成本至少是现有锂电池的几倍甚至十倍。要是光电池包就得20、30万,那车得卖多少钱?50万?80万?即便短期内固态电池真的上市了,那也大概率是“富哥”的专属玩具。回过头看,大多数人之所以执着于固态电池,无非是因为“续航焦虑”的痛点,但目前的技术储备其实已经弱化了相关痛点。以比亚迪为例,最新的兆瓦级闪充技术理论上已经具备了1000kW的充电功率,5分钟就可以补能400公里。至于安全性,经过这几年的针刺测试和市场验证,磷酸铁锂电池的稳定性早已今非昔比。当现有的技术已经能解决90%的痛点时,为了剩下的10%而加入“等等党”,这本身就是边际效应极低的行为。别把现任当备胎,液态电池已经足够强大了。说到底,车圈没有神话,只有物理学。固态电池确实是未来,但也没必要被过度营销的焦虑裹挟,毕竟离固态电池真正量产铺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果你现在就有购/换车的需求,大可不必当那个苦哈哈的“等等党”,早买早享受是真理,晚买不但没折扣,说不定还涨价。

评论列表

珠耀星辰
珠耀星辰 1
2025-11-23 20:44
1000KW的充电功率,电线需要多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