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福建舰入列!搭载的歼15和歼35数量,比越南全国的四代机都多   三亚军港的海风

福建舰入列!搭载的歼15和歼35数量,比越南全国的四代机都多   三亚军港的海风刚刚吹起,整个世界就已经被福建舰的身影惊醒。11月5日,中国第三艘航母正式入列,一场仪式背后隐藏着深远的战略意图。   福建舰的舷号“18”,从此将成为印刻在南海上空的一个新坐标。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拥有航母,但却是第一次拥有一艘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   从辽宁舰的滑跃起飞,到山东舰的改进型设计,再到福建舰的全新突破,中国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完成了世界级的技术跨越。   电磁弹射的加入,让这艘航母真正具备了全天候、全频谱的舰载机作战能力,彻底摆脱了滑跃起飞的局限。   更关键的是,福建舰的舰载机配置,已经不再是数量的堆砌,而是体系化的压制。   两个中队的歼-35隐身战机,是未来海空战场的控制者。它们配备的霹雳-15导弹,射程远远超过越南空军现役的任何空空导弹。   这些战机的隐身性能和超视距打击能力,意味着它们在发现敌人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击杀。   歼-15T的出现则让福建舰具备了强大的对海和对陆打击能力。这些重型战斗机可以挂载鹰击-15反舰导弹,直接打击敌方舰队核心目标。   而6架歼-15DT电子战机的加入,更是让福建舰成为了一艘“空中电子堡垒”,可以在电磁战场中为整个航母编队构建保护伞。   空警-600的上舰,是整个舰载体系的灵魂。   这种固定翼预警机只有电磁弹射才能支持起飞,它的存在让福建舰具备了对数百公里外战场的预警和指挥能力。   越南空军连一架预警机都没有,整个空战体系在福建舰面前几乎是透明的。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南空军。曾经被认为是“东南亚最强”的越南空军,如今实际可用的四代机已经不足40架。   苏-27和苏-30虽然在当年曾风光一时,但如今早已落后于时代。更何况,多年使用中已有多架因事故报废,战备率远低于表面数字。   最致命的不是数量差距,而是体系的崩塌。   越南没有预警机,电子战能力为零,通信指挥体系落后,面对福建舰这样一艘构建在体系化作战理念上的航母,几乎毫无胜算。   就算是美军,也不敢轻视福建舰的体系联动能力,更不用说越南这样的区域空军。   福建舰与山东舰在三亚港同港亮相,释放的信号已经极为清晰。南海未来的制空权、制海权,将由这两艘航母共同维护。   山东舰作为老牌航母,承担的是高频巡逻和区域威慑,而福建舰则是战争边缘的压舱石,一旦局势升级,它将成为第一波打击的主力平台。   环顾整个南海,任何国家想要在这里挑战中国的存在,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   福建舰可以在短时间内起降超过三百架次舰载机,其作战半径可以覆盖南海全域,甚至延伸至第二岛链。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可以快速反应突发事件,还可以主动塑造远海态势。   电磁弹射的意义不止于技术,它是对整个航母作战思想的一次升级。   从过去的“近海防御”到如今的“远海护卫”,福建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海军真正踏上了蓝水海军的道路。   这种转变,不是口号,而是由一次次实战化演练和技术试验支撑起来的战略跃迁。   2025年9月,中国海军宣布歼-35、歼-15T和空警-600完成首次电磁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这一消息发布后,整个国际社会都感到震惊。   CNN和Naval News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称中国在航母舰载机体系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并特别指出歼-35的上舰时间甚至早于美军F-35C全面部署福特号。   与此同时,外界对中国第四艘航母的关注也在升温。   外媒声称大连已经开始建造核动力航母,虽然中国国防部回应“按需推进”,但无论核动力与否,中国航母的节奏已经让西方感到压力。   三航母时代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战略博弈,才刚刚开始。   福建舰的入列,不仅是一艘航母的下水,更是一整套战略体系的浮出水面。   它让南海的天平彻底倾斜,让那些试图在南海进行“能源掠夺”与“海上扩张”的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动。   越南的南海开发项目,眼下已经遭遇“暂停键效应”,每一次福建舰的巡逻,都是一次无声的压制。   中国始终强调自身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航母的发展并非为了军备竞赛,而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海上利益。   福建舰和山东舰的部署,是对复杂南海局势的回应,更是对外部干涉势力的一种战略震慑。   在一个越来越动荡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海军力量,才能守住国家的门槛,维护地区的和平。   福建舰上舰载的每一架战机、每一套系统,背后都是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缩影。   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战略意志的体现。未来的海上博弈,将不再是单舰对决,而是体系对体系、能力对能力的全维度较量。   而在这场较量中,福建舰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