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055大驱我们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

055大驱我们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说白了,不是我们不想造,而是那3艘航母全是“临时工”,不值得批量生产。 福建舰虽然很牛,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加万吨级平甲板,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正统航母,但它依然只是技术平台。 为啥?因为它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核动力超级航母。 055大驱能造16艘靠的是“技术熟透了”的底气,这种万吨大驱从2017年首舰下水到现在,平均每年能造2艘,第二批6艘的建造周期比第一批还短了四分之一,说白了就是模块化技术玩得溜,把舰体拆成几十个大模块在不同车间同步施工,最后像搭乐高一样总装,这种成熟度自然能“复制粘贴”。 但航母这边就完全是另一个逻辑了,辽宁舰本质是个“二手改造款”,从国外引进的旧平台改过来,满载排水量60900吨,带着4台蒸汽轮机,核心任务是当科研试验平台,光是培养舰载机飞行员就忙不过来,舰上3600个舱室大多服务于训练,根本不是为批量部署设计的。 山东舰算是“自主入门款”,比辽宁舰长了点宽了点,满载排水量6.5万吨,能多带12架歼-15,但还是滑跃甲板,固定翼预警机根本飞不起来,说白了就是在辽宁舰基础上练手自主建造能力,相当于“航母新手村毕业作品”。 福建舰看着唬人,8万余吨排水量加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全球首艘常规动力带电磁弹射的航母,但本质还是个“技术试验台”。 从2022年下水到2025年完成歼-15T、歼-35、空警-600的弹射起降,用了整整三年多时间反复测试,光是电磁弹射系统就调试了无数次——要知道这玩意儿连美国福特级初期都掉过链子,咱们第一次在常规动力船上装,必须把所有坑踩遍。 它的动力系统还是常规动力,跑远海得跟着补给船加油,和核动力那种“一次换料跑20年”的狠角色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自然不可能当成终极大杀器批量造。 核动力才是真正的“终极目标”,这玩意儿的优势常规动力根本比不了。 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能连续高速航行100万海里不用加油,咱们的辽宁舰加满油也就能跑8000海里,要是去远海执行任务,光加油就得耽误半个月,这在实战中简直是致命的。 更关键的是能源,电磁弹射、激光武器这些耗电大户,只有核反应堆才能喂饱,福建舰靠常规动力撑电磁弹射已经是极限操作,想装更先进的装备根本没戏。 好在咱们的核动力技术已经有谱了,海南昌江的“玲龙一号”小型堆已经完成冷试,这玩意儿每年能发10亿度电,要是放大到航母上,续航和能源问题直接解决,这才是值得批量生产的硬通货。 再算笔经济账就更明白了,批量造常规航母纯属“浪费钱”。 辽宁舰改造费200亿,山东舰350亿,福建舰直接飙到500亿,而055大驱才65亿一艘,一艘福建舰的钱能造7艘055。 维护费更吓人,福建舰一年得花25亿,要是批量造个10艘,光每年维护费就够造4艘055了。 更要命的是技术迭代快,现在造10艘福建舰级别的常规弹射航母,等核动力航母出来,这些船立马成“过时货”,就像当年的滑跃航母现在只能当训练舰,这种亏本买卖谁也不会做。 看看美国的路子就懂了,他们当年也没在常规动力航母上死磕,造了几艘试验舰后直接上核动力,从企业号到尼米兹级再到福特级,一步一个脚印瞄准终极目标。 咱们现在走的是一模一样的路,先用三艘“临时工”把航母建造、舰载机起降、弹射系统这些基础技能点满,等核动力技术成熟,直接开造能和福特级掰手腕的超级航母。 到时候别说16艘,只要有需求,凭着咱们造055的模块化速度,核动力航母也能“下饺子”,现在急着批量造常规航母,纯属没必要的提前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