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11 月 27 日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受成本高企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拖累,该国企业信心指数在 2025 年第三季环比下降 3.2 个点至 52.2,处于 “中立” 区间低位,其中中小企业信心下滑尤为显著,38% 受访中小企业预计未来一年经济将恶化。

AI制图
本次调研于 9 月 29 日至 10 月 17 日开展,覆盖 553 家企业,82% 为中小企业,涵盖全行业主要领域。数据显示,所有行业信心均呈下降态势,信息技术与相关服务、零售贸易、酒店餐饮与住宿业沦为 “重灾区”,信心指数分别跌至 49.4、48.6 和 46.8,均低于 50 的 “中立线”。其中餐饮业困境已显现实质影响,今年 1 至 10 月关闭的 2431 家餐饮场所中,超六成开业不足五年,八成从未实现盈利。
成本压力仍是企业最大痛点。调研显示,63% 的企业将人力支出列为首要挑战,餐饮等行业后厨人员月薪已飙升至 3000-4500 新元,叠加渐进工资模式实施,低技能岗位最低月薪亦将升至 2080 新元;40% 的企业受困于租赁费用上涨,部分餐饮租户续租时租金涨幅达 20%-49%,甚至出现 57% 的极端涨幅。值得警惕的是,网络安全与数据隐私风险首次跻身五大挑战,36% 的企业提及此类担忧,取代外国雇员政策成为新隐患。
在多重压力下,企业盈利预期表现最差,指数从二季度的 51.4 跌至 48.5,进入负面区间。不过贸易环境出现意外缓和,对美国关税持消极态度的企业占比从 4 月的 81% 骤降至 57%,41% 的企业认为关税无显著影响,工商总会执行总裁郭柄汛分析称,这表明企业已逐步适应新贸易格局。
但未来经济展望仍显悲观,37% 的企业预计新加坡经济将恶化,是乐观者(14%)的两倍多。中小企业悲观情绪更甚,预期经济恶化的比例较上季上升 2 个百分点至 38%;大型企业同类预期也升至 34%。这种担忧与三季度 GDP 数据形成反差 —— 新加坡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长 4.2%、环比增长 2.4%,但企业信心未随经济增速同步回升。
企业已将希望寄托于政策支持。63% 的受访企业期待 2026 年财政预算案出台成本应对方案,46% 关注人才留存措施,42% 渴求现金流管理支持。此前政府曾通过延迟纳税、雇佣补贴、融资担保等措施缓解企业压力,此次能否推出针对性政策,将成为稳定中小企业信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