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家用车选得累?天籁鸿蒙版:舒服、智能、加油快,一家子都满意

作为一名经历过数次换车的普通车主,我对中级车市场的关注从未停止。在汽车行业全面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当下,选择一款合适的

作为一名经历过数次换车的普通车主,我对中级车市场的关注从未停止。在汽车行业全面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当下,选择一款合适的家用轿车变得愈发复杂——它既要满足日常通勤的舒适与便捷,又需兼顾家庭出行的安全与空间,更要跟上智能互联时代的步伐。近期,我试驾了东风日产天籁(图片|配置|询价)·鸿蒙座舱车型,这款将传统燃油车机械品质与中国智能科技深度融合的产品,给我带来了不少关于家庭用车的新思考。

天籁

最低售价:12.43万起最高降价:5.55万

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

懂车分3.86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39万车友热议二手车0.98万起 | 1488辆

外观:优雅与运动的平衡,契合家庭审美

初见这台天籁(读测评),其外观设计延续了日产品牌一贯的流畅与优雅,没有过度张扬的线条,却在细节处透露出精致感。车身整体轮廓简洁规整,4920/1850/1447mm的尺寸与2825mm的轴距,是标准的B级车身段,停在路边时既不会显得臃肿,也能通过舒展的比例传递出中级车的大气。

前灯组的设计是外观的一大亮点,造型纤细且富有未来感,点亮时的灯光效果醒目却不刺眼,搭配尺寸适中的进气格栅,前脸视觉重心稳定,既保持了家用车的稳重,又避免了老气。车身侧面的处理同样用心,分段式上扬的腰线从车头延伸至车尾,形成一种蓄力待发的动感,溜背造型的保留让车顶线条更显流畅,配合悬浮式车顶设计,视觉上降低了车身重心,增添了几分运动气息。

轮毂的升级值得一提,此次提供的花瓣式17英寸与钻石切割面19英寸两种样式,摆脱了传统家用车轮毂的单调感,尤其是19英寸钻石切割版本,阳光下的光影效果精致,提升了整车的年轻化气质。车身颜色方面,新增的幻影紫与羽砂灰两种配色颇具高级感,不同于常见的黑、白、银,却又不会过于夸张,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车主驾驶,都不会显得突兀。

尾部设计与前脸形成呼应,贯穿式尾灯组取代了传统的分体式设计,红宝石色的灯带点亮后辨识度极高,中央的“NISSAN”发光标识进一步强化了夜间视觉效果。久违的“TEANA”尾标重新出现,搭配微微上翘的“小鸭尾”扰流板,既保留了车型的经典元素,又 subtly 强调了运动属性。整体来看,这台天籁(用车口碑)的外观没有盲目追逐新势力车型的激进风格,而是在优雅与运动、经典与时尚之间找到了平衡,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家庭出游,都能融入不同的场景,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天籁

最低售价:12.43万起最高降价:5.55万

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

懂车分3.86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39万车友热议二手车0.98万起 | 1488辆

空间与舒适:“大沙发”的进阶,兼顾全家需求

坐进车内,最先感受到的仍是日产标志性的“大沙发”座椅,这也是我对天籁最期待的部分之一。前排座椅的包裹感恰到好处,靠背与坐垫的填充物柔软却不塌陷,支撑性表现出色——对于我这种腰部不太好的驾驶者而言,长时间开车很容易出现腰背酸痛,而天籁的电动腰托功能可以精准调节腰部支撑位置,配合座椅记忆功能,每次上车都能快速找到最舒适的坐姿,这一设计的人性化程度远超我的预期。

除了主驾,副驾驶的舒适性同样值得称道。座椅调节范围极大,无论是身高190cm的高大乘客,还是身材娇小的女性家人,都能轻松找到合适的坐姿,且副驾同样配备了加热、通风与按摩功能,这在同级别燃油车型中并不常见。周末带父母出行时,父亲坐在副驾开启按摩功能,途中多次提到“坐久了也不觉得累”,这正是家庭用车最需要的细节。

空间表现上,2825mm的轴距为后排提供了充足的腿部空间,我身高180cm,坐在后排时膝盖与前排座椅靠背仍有两拳左右的距离,完全不会感到拥挤。溜背造型并未对头部空间造成明显影响,即使是身高185cm的乘客,头部也能保留一拳左右的余量。后排中央地板的凸起幅度较小,中间乘客的脚部放置不会过于局促,一家三口加上父母五人同行时,后排三人的乘坐体验都比较舒适。

车内的静音效果是此次试驾的一大惊喜。无论是低速城区行驶,还是高速巡航,座舱内的静谧性都远超我的预期——风噪、胎噪与发动机噪音都被抑制得很好,车内人员正常音量交流完全不受干扰,即使在繁忙的城市快速路上,也能清晰地听到音乐的细节。后来查阅资料得知,这款车进行了上百项工况下的降噪测试,车身多处采用了吸音材料,且大面积使用了软包材质,这些设计在实际体验中确实得到了体现。

辅助驾驶体验:鸿蒙座舱的融入,打破燃油车的智能边界

如果说外观与舒适性是天籁的传统优势,那么智能体验的升级则是这款车最显著的变化。它搭载了华为鸿蒙座舱系统,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首款搭载鸿蒙智舱的燃油车型。作为一名华为手机用户,这套系统给我带来的最大便利,在于手机与车机的无缝互联。

日常用车时,只需将手机靠近车机,即可实现文件、图片的秒传,导航、通话、视频会议等应用也能从手机无缝切换到车载系统。例如,我习惯在上班途中用手机预约导航目的地,走到车旁时,导航信息已自动同步至车机,坐进车内无需任何操作,就能直接按照规划路线行驶;如果中途接到视频会议邀请,上车后也能将会议从手机转移到车机,通过车载麦克风与扬声器进行交流,避免了频繁切换设备的麻烦。

车机系统的操作流畅度同样出色,悬浮式中控屏尺寸适中,触控响应迅速,没有明显的卡顿现象。系统内置了影音、导航、生活服务等数十个原生应用,布局与手机鸿蒙系统相似,上手难度很低。即使是不熟悉智能设备的父母,在简单指导后也能独立操作导航与音乐播放功能。

智能语音助手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预期。驾驶过程中,大部分操作都能通过语音完成,调节空调温度、切换音乐、查找导航目的地等,无需低头或动手操作,大大提升了驾驶安全性。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能够理解复杂甚至带有情感色彩的指令——当我说“有点冷”时,系统会自动将座舱温度提升2℃;当孩子说“想听儿歌”时,它会直接播放儿童歌曲列表,而不是需要手动搜索。这种交互方式让全家人都能快速适应,即使是对新科技不太敏感的父母,也能轻松用语音控制车内功能。

此外,座舱的健康与环保设计也考虑到了家庭用户的需求。整个座舱90%的区域采用软包材质包裹,触感细腻,且使用了零甲醛环保材料,新车内几乎没有明显的异味。对于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来说,这种注重健康的设计无疑是一大加分项。氛围灯的颜色与亮度可根据需求调节,配合温馨的内饰配色,营造出舒适的座舱氛围,不会让人觉得冰冷或浮夸。

动力与安全:燃油车的安心,兼顾实用与稳定

作为一款燃油车型,天籁·鸿蒙座舱搭载了日产2.0T VC-Turbo发动机,这也是日产家族的核心技术之一。实际驾驶中,这款发动机的表现稳定且平顺,动力输出线性,没有明显的顿挫感。智能可变压缩比技术的应用,让它在动力与油耗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日常城区行驶时,动力输出温和,百公里油耗控制在合理范围;需要提速超车时,深踩油门也能获得足够的动力响应,高速上超车并线时信心十足。

对于家庭用户而言,燃油车的补能便利性是新能源车型目前无法替代的优势。三分钟即可加满油箱,日常通勤无需规划充电时间,冬季或长途出行时也不用担心续航焦虑。我曾驾驶它进行过一次300公里的长途试驾,往返途中无需补能,加油时也无需等待,这种便捷性在家庭出游时尤为重要。

安全性是家庭用车的核心考量因素,这款天籁在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方面都做了较为全面的配置。被动安全方面,全车配备了多个安全气囊,车身结构的刚性表现符合预期;主动安全方面,车道保持辅助、自适应巡航、全景影像、智能感应泊车等功能一应俱全。实际驾驶中,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能有效纠正轻微的车道偏离,高速巡航时自适应巡航功能可自动跟车,减轻驾驶疲劳;全景影像与智能感应泊车功能则降低了停车难度,即使在狭窄的车位,也能轻松完成泊车操作。

车身的稳定性同样值得肯定,无论是低速转弯还是高速变道,车身的侧倾都控制得较好,悬挂系统对路面颠簸的过滤也比较到位,即使行驶在不平整的路面,车内乘客也不会感到明显的颠簸。这种稳定的行驶质感,让全家人在长途出行时都能保持舒适的状态。

本地化与服务:合资品牌的转型,贴合中国家庭需求

此次试驾过程中,除了车辆本身的表现,东风日产的本地化策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据了解,日产近年来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本地研发投入,产品定义、研发团队与服务体系都在向本地化倾斜,甚至研发团队的不少高管都是中国工程师。这种本地化布局直接体现在车辆的细节设计上——无感身份识别、车钥匙与智能门锁联动等功能,都是针对中国家庭的用车习惯开发的,实用性很强。

售后服务方面,东风日产的网点遍布全国,即使在小城市或县城,也能找到对应的维修保养网点。对于家庭用户而言,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意味着后期用车更加省心,无需担心维修保养不便的问题。此外,东风日产的售后服务质量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准,从购车咨询到后期保养,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都比较专业,这也是我选择合资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燃油车的智能新选择,平衡家庭多元需求

试驾天籁·鸿蒙座舱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合资品牌与中国智能科技融合的成果。它没有盲目追逐新能源的潮流,而是在保留燃油车可靠性、补能便利性与机械品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实现了智能体验的升级。这种“传统优势+智能升级”的组合,恰好契合了当下许多家庭用户的需求——既想要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又不愿放弃燃油车的稳定与实用。

对于追求舒适性、智能化,同时在意车辆可靠性与实用性的家庭用户而言,天籁·鸿蒙座舱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它既有新势力车型的智能体验,又保留了日产一贯的舒适与稳定,从空间、舒适、智能到动力、安全,几乎覆盖了家庭用车的所有核心需求。在新能源与燃油车并行的时代,这款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也为中级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如果说过去选择家用中级车,更多是在舒适性与动力之间做权衡,那么现在,智能体验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天籁·鸿蒙座舱的出现,证明了燃油车同样可以拥有出色的智能表现,而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产品,或许正是当下许多家庭用户所需要的理想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