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巴结英日,撕毁中国百亿投资项目,发现被耍后,这个东非国家又急忙转身,希望与中

自然解说甲一 2025-09-20 13:43:19

为了巴结英日,撕毁中国百亿投资项目,发现被耍后,这个东非国家又急忙转身,希望与中国"再续前缘"。 2019年夏天,坦桑尼亚政府突然宣布,叫停与中方合作的巴加莫约深水港建设项目,这是个总投资近百亿美元的大项目,被誉为“东非门户”,一度被写进国家战略。 消息一出,不少人摇头,有人说,坦方这是“砸了自己的饭碗”,几年后,局势变了,这个东非国家悄悄转身,又开始向中方示好,想把当年撕掉的合作协议重新捡起来。 这事听着离谱,其实不新鲜,故事就像一场分手,一个人为了新欢,把旧爱骂了个遍,还撕了情书,结果没多久,发现新欢根本不靠谱,于是拿着旧信纸,悄悄跑回来想“再续前缘”。 坦桑尼亚,就是那个回头的人,巴加莫约港的位置不简单,它在印度洋沿岸,离坦桑尼亚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不远,靠近肯尼亚和卢旺达的交通枢纽。 一旦建成,就像在东非门口装上了一个高速“水龙头”,货物流进流出都更快。 中方看中这点,愿意出资、出技术、出团队,把港口做成一个现代化深水港,甚至配套工业区和物流园,坦方只需提供土地和配合。 这在当时,是坦桑尼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建合作,变数来自2015年的总统换届,新总统马古富力上台后,推行“紧缩财政”,强调“国家主权优先”。 他对前任谈下来的合作项目并不感兴趣,甚至公开批评部分协议“对国家不利”,2019年,马古富力政府正式宣布,巴加莫约港项目终止。 理由听起来挺“硬气”:中方条件太苛刻,合同不公平,要重新谈判,但业内不少人都看得出,这不只是合同问题。 英国和日本的“新承诺”,让局势拐了弯,在中方项目被叫停之后,英日两国相继向坦方示好,提出愿意“参与替代开发”。 英国方面谈到了“绿色港口发展”,日本则抛出“技术支持计划”,还带来了几个环境评估团队,那些日子,坦桑尼亚政坛一度风向转变,媒体上也开始频繁出现“多元合作”“摆脱依赖”的说法。 外界看得明白,坦方这是想换个“靠山”,试试别的选项,结果呢,新计划动静不大,钱也没来。 几年过去,英日提出的“替代项目”迟迟没有落地,传得最响的“巴加莫约日式港口”,连一块奠基石都没立起来。 日本的团队几次来实地考察,提出的条件,一次比一次多,环保、回报、土地权属、工程周期……每一项都要重新评估。 英国那边则更谨慎,强调“透明机制”与“市场化评估”,并未明确承诺出资,坦方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估了形势。 港口不建,经济也跟着卡住了,巴加莫约港被搁置后,坦桑尼亚的出口压力越来越大,原本希望借港口吸引外资建厂、发展制造业的计划,也逐渐搁浅。 达累斯萨拉姆港运力已接近极限,货船排队时间越来越长,内陆国家货物流通也受到影响,区域合作受挫。 2021年,马古富力因病去世,由副总统哈桑接任,新总统上台后,政策风格明显调整,更注重务实合作,强调“复苏经济”。 她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要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还明确提出“愿意重启中方参与的港口项目谈判”。 这话一出,外界都明白,坦桑尼亚想“回头”了,几次官方接触中,中方代表团明确表达,愿意在“互利共赢、尊重契约”的基础上,重新探讨合作可能。 坦桑尼亚这次“先撕约、后回头”的操作,确实有政治与外交背景,但从结果看,失去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信誉。 中方没有关门不理,体现的是大国胸怀,但是否再合作,怎么合作,恐怕要重新掂量,港口不是建给谁看的,是建来通货的,发展问题,终归得回到实实在在的工程上来。 主要参考资料:《路透社》2021年10月对巴加莫约港进展的报道、《经济学人》2022年非洲区域投资专题

0 阅读:78
自然解说甲一

自然解说甲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