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广州车展暴走2万步,我发现车企都在偷偷做这件事

超豪品牌集体缺席,中国品牌稳居C位。广州车展成行业分水岭,传统豪强如何应对?抵达广州车展现场之前,11月的广州给人的第一

超豪品牌集体缺席,中国品牌稳居C位。广州车展成行业分水岭,传统豪强如何应对?

抵达广州车展现场之前,11月的广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些冷,而这似乎也预示了今年展馆里一些不同于往年的氛围。

当然,各家车企的展台依旧灯火通明,人潮穿梭,但那种刻意营造的喧嚣似乎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行业步入深水区后的冷静与务实。

短短一天,两万步的行程,已经足够让人感受到技术迭代的速度、各个品牌转型的决心,以及整个产业价值链条的重构。

智能驾驶辅助,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然已经早有趋势,但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已经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正在成为千家万户的“家常饭”。

在各个展馆,你会发现,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几乎是每家车企发布会都绕不开的核心话题,并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沉”。比如车展开幕当天首发亮相的零跑A10,一台跟吉利星愿和比亚迪元UP竞争的小型纯电SUV,却已经配备了激光雷达和L2+级别的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这意味着,过去通常出现在二三十万元以上车型的感知硬件,如今已经进入了普通年轻消费者的购车清单。类似的趋势也出现在广汽丰田的全新锋兰达智能版上,激光雷达与高阶智驾的组合,首次被带到了十五万元以内的价格区间。

当然,智能驾驶辅助相关的技术深度也在不断拓展。理想汽车就在车展宣布将为AD Max车型推送创新的VLA充电功能,让车辆能够自主完成驶入、驶出充电站的操作,真正解决了用户寻找充电桩后的“最后一百米”难题。

小鹏汽车带来的第二代VLA大模型,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推送,同样在环境理解与决策能力上有了新的突破。

为了给未来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做准备,不少旗舰车型选择了“硬件预埋”策略。例如,享界S9就标配了四颗激光雷达,为未来升级到L3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功能留下了足够的感知硬件冗余。这些细节都表明,智能驾驶的竞争,已经从“有没有”的阶段,进入了“好不好用、能否持续进化”的新趋势。

智能驾驶辅助在低端、高端市场同时发展,整个行业的竞争逻辑也会随之改变,“智驾”不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而是逐渐成为定义产品价值、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而这背后,功劳自然要记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熟与中国科技公司在算法、芯片等核心领域的快速进步。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最有流量、最吸引关注的,几乎都是中国车企。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比亚迪拿下A区1楼2.1馆,集中展出旗下腾势、方程豹、仰望等多个子品牌,以及“天神之眼”辅助驾驶方案、兆瓦闪充技术。同时在室外专门展示仰望U8的应急浮水功能,彰显出完备的产品矩阵与技术深度。

广汽集团则拿下A区2楼2.2馆,汇聚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传祺、埃安、昊铂等合资与自主品牌,呈现出集团全面电动化的协同效果。

奇瑞汽车、长城汽车这两大传统自主品牌,占据了一个展馆的一半区域,旗下几个子品牌同在一个展厅。吉利汽车旗下的领克、极氪和银河系列等品牌则独立参展,分布在不同馆区。

那么在新能源唱主角的大环境里,海外品牌都在干嘛?

海外品牌集体补课,中国技术成转型关键

今年广州车展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就是超过二十家品牌的集体缺席。这份名单里,不乏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超豪华名字。与展馆内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它们的缺席显得格外醒目。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汽车销量仅为36万辆,同比下滑了超过三成,其中超豪华品牌的跌幅尤为惨烈。例如,保时捷在华的销量就减少了约26%。

缺席广州车展,原因很简单。在这两年与中国本土品牌高端车型的正面较量中,这些传统豪华品牌过去以来的品牌光环正在减弱,而自身又没能在新能源浪潮中取得先机。

我们能看到,问界M9在华为智能技术赋能下,已经成功在五十万元级别的市场站稳脚跟,月销量稳居高端SUV前列;仰望U8则以独特的应急浮水功能和极致性能,在百万元级市场树立了新的标杆。中国品牌不仅打破了外资在高端市场的垄断,更开始重新定义什么是新时代的“豪华”。

与此同时,一些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如北京现代、神龙汽车等,也因为在主流市场占有率偏低或缺乏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缺席车展。而“留守”车展的合资品牌自然不会躺平,今年车展上,不少合资品牌都拿出了转型最大的诚意。

转型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寻找中国的“技术帮手”。在大众展台,南北大众的多款车型,比如上汽大众的帕萨特ePro、一汽大众的全新揽巡,都搭载了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开发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丰田铂智7也以鸿蒙座舱作为重要卖点之一。日产更是直接将新款天籁命名为“天籁·鸿蒙座舱”,将华为的智能座舱技术作为核心卖点进行宣传。

豪华品牌方面,奔驰则为基于MMA纯电平台打造的全新纯电CLA设立了独立展区,其辅助驾驶系统正是与国内的Momenta联合开发。同样与Momenta达成合作的还有上汽奥迪,奥迪E5 Sportback采用了和Momenta联合研发的辅助驾驶方案,融合了“奥迪驾驶基因”与“端到端飞轮大模型”,适配国内路况以及用户驾驶习惯,在辅助驾驶时也能维持奥迪一贯的驾驶体验。

这种“中外合作”模式的深化,说明合资品牌正努力通过本土化创新,弥补自身在智能化、电动化响应速度上的短板,以求在激烈的市场中保住份额。

只造车没用了!车企需要越来越全能

归根结底,今年广州车展传递出的一个信号就是:单一的整车制造与销售,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车企的发展了。而竞争的核心,已经从“造好一辆车”转向“构建一整套技术生态”。

很多车企在车展上已经不再是展出新车了,而是同时带来飞行汽车、机器人、芯片、电池平台甚至整个软件系统。长安汽车这边,深蓝、阿维塔、长安启源这三大数智新能源品牌悉数集结,飞行汽车与人形机器人也一同亮相,天枢智能也实现了从概念体系到道路能力的关键跃升。

而在比亚迪的展台还专门设置了两个技术核心区:一个详细解析其“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的感知、决策与控制路径;另一个则重点展示其兆瓦级闪充技术,演示“充电五分钟,畅行四百公里”的实力。这种模块化的技术展示,意图向观众表明,比亚迪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更是一家掌握了三电系统、智能化与超充技术的全能型公司。

与此同时,众多供应商也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华为不仅为众多品牌提供技术支持,还专门设立了庞大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展区,系统展示其在智驾、座舱、电驱等领域的全栈能力。据统计,其乾崑智驾ADS已有超过三十款合作车型,上月这些车型的总销量突破了十万辆。宁德时代则在展台“C位”展示了最新电池技术以及与合作伙伴的飞行汽车模型。这一切都表明,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一条覆盖硬件、软件、能源与服务的长链条、体系化竞争。缺乏深厚技术积累和生态构建能力的企业,将很难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立足。

结语

新技术的普及速度超乎想象,传统品牌的光环在理性市场面前需要重新锻造,而竞争的焦点已从单一产品转向了综合生态。广州车展这场年度压轴大戏,就是一场行业大考,既检验了过去一年的成果,也预示着未来的淘汰赛将更加残酷。可以预见,那些能够将尖端技术、稳定供应链、优质用户体验和可持续商业模式融为一体的车企,才能真正在智能电动的新时代赢得主动,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