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连脸都不要了,日本主流英文媒体《日本时报》刊文,标题是:如果中国连日本这么强大的国家都敢欺负,他就敢招惹任何国家! 这种将自身包装成“受害者”的颠倒黑白之论,不仅暴露了对历史的无知,更凸显了某些势力刻意煽动对立的险恶用心。 纵观中日两千余年交往史,所谓“中国欺负日本”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相反,中国即便在最强盛的时期,也始终秉持着和平共处的理念,从未有过侵略日本或周边邻国的既定国策。 追溯历史,中国古代王朝在东亚秩序中一直扮演着文明传播者的角色,而非征服者。从秦汉时期的文化交流,到隋唐年间的遣唐使频繁往来,中国的文字、礼仪、制度通过和平方式传入日本,推动了其社会进步。 即便唯一被部分人提及的元日战争,也并非中原王朝主动侵略的产物。13世纪后期,忽必烈主导的两次征日,本质上是蒙古帝国扩张政策的延续,且带有切断南宋外援的战略目的,并非华夏文明的固有诉求,更不能代表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政策主流。 这场战争最终以元军因台风等自然因素惨败告终,据史料记载,两次征战元军死伤超过十万,而日本并未遭受实质性的领土侵占或文明破坏。 中国世界史研究专家汪向荣早已明确指出,元日战争虽属侵略性质,但仅为历史特例,绝非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常态。 反观中国数千年的文明进程,“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理念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汉唐宋明等强盛王朝,即便拥有碾压周边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也从未将日本纳入征服版图。 唐朝国力达到顶峰时,日本多次派遣使者来华学习,中国朝廷始终以礼相待,无偿分享文化与技术。 明朝郑和下西洋率领世界最强大的舰队,遍历亚非数十国,带去的是丝绸瓷器与和平友谊,而非坚船利炮与殖民掠夺。 这种与西方殖民帝国截然不同的对外逻辑,正是中华文明“和而不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日本时报》的荒谬言论,更无视了当下争端的核心症结。 此次中日关系紧张的导火索,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这才引发中国的正当反制。国际社会对此看得十分清楚,英国《金融时报》直言其言论“并非明智之举”,法国《世界报》更是戳破真相:日本右翼刻意煽动国民不安,实则是为扩军备战寻找借口。 所谓“中国欺负日本”的说法,完全是本末倒置,将中国的正当反制歪曲为“挑衅”,恰恰暴露了日本部分势力不愿正视自身错误、试图混淆国际视听的侥幸心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日本若真要谈论“强大与正义”,更应反思近代以来的侵略历史,而非编造虚假的“受害者叙事”。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今的反制措施,不过是对他国干涉内政行为的必要回应,绝非所谓的“欺负弱小”。希望日本某些媒体和势力能放下偏见,正视历史真相,停止炒作对立情绪。 只有尊重历史、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才能让中日关系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关键所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