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真正能让俄罗斯稳住阵脚的,竟是那个一直没开口,也从未送过一发军援的国家——中国!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舆论场上都在渲染伊朗和朝鲜对俄罗斯的“硬核支持”。说伊朗的“天竺葵-2”无人机是破防利器,把乌克兰的电站搅得不得安宁;朝鲜更是通过远东铁路,给俄罗斯运去了几百万发炮弹,看似要靠数量淹没前线。 可实际战场反馈却打了折扣,朝鲜的炮弹大多是库存旧货,哑火率高达12%,不仅没法形成有效战力,还可能因为老旧问题炸膛,反而给俄军添了麻烦。 伊朗的无人机也没能一直嚣张,随着乌军反制手段升级,拦截率已经提升到75%,到2025年,可查证的交付量都跌破了300架。 至于那些外籍部队,在百万大军级别的消耗战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还成了漫长补给线上的后勤包袱。 就在西方以为靠制裁能掐断俄罗斯的生路,等着看俄罗斯超市货架空空如也的时候,来自东方的集装箱悄悄接管了局面。 从民生到工业,中国的存在无处不在。俄罗斯大街上,曾经的大众、福特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长城哈弗、奇瑞等中国汽车,即便2025年销量受大环境影响有波动,中国汽车依然占据着接近六成的市场份额,让俄罗斯民众的出行不受制裁影响。 更关键的是工业领域,西方原本想通过卡机床、电机等关键设备的脖子,让俄罗斯工厂停摆,可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对俄出口的机械设备大幅增长,部分类别涨幅甚至接近70%,靠着这些来自东方的零件,俄罗斯的工厂得以继续运转。 那些穿梭不息的“中欧班列”,去俄罗斯方向的班次占了大头,像一条条不知疲倦的输液管,绕开西方的海上封锁,把生活和生产物资稳稳送到俄罗斯。 金融和能源领域的互补,更是让西方的制裁大棒落了空。 当初西方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本想让卢布变成废纸,可一套独立于美元体系的本币结算系统悄然成型。现在中俄贸易中,95%以上都直接用人民币或卢布结算,俄罗斯的外汇储备里,人民币占比已经达到四成。 西方不要俄罗斯的油气,中国这个能源需求巨大的工业大国正好接上,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满负荷输送天然气,黑海上的油轮换个旗号继续忙碌,俄罗斯的钱袋子不但没瘪,反而有了新的活水。 这些真金白银的外汇收入,又能转头换回国内急需的工业品,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循环,这比任何军事援助都更能支撑长期消耗。 最讽刺也最现实的是,中国至始至终都没有给俄罗斯送过一发炮弹、一架军用无人机,只是坚持按照国际规则做正常生意。 该买的能源照买,该卖的商品照卖,不拱火也不落井下石。可就是这种“正常”的贸易往来,硬生生接住了差点崩盘的俄罗斯经济,比那些摇旗呐喊、送些残次军火的“铁杆朋友”作用大得多。 乌克兰的决策层后来看着海关数据也逐渐清醒,承认之前只盯着军事援助,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现在大家都看明白了,这场消耗战中,武器支援固然重要,但没有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托底,没有稳定的经济循环支撑,俄罗斯恐怕早就扛不住了。 所谓“盟友”的含金量,从来不是看谁嗓门大、送的炸药包多,而是看谁能在你濒临窒息的时候,不动声色地给你续上一口气。 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中立不是袖手旁观,正常的贸易往来,反而能在动荡中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