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 横纵向端到端 】横纵向端到端,我也是在 地平线 这边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其实

【 横纵向端到端 】横纵向端到端,我也是在 地平线 这边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其实在搞明白这个概念的前提是,先搞明白 端到端。哇,这个概念放在 2025 年讲,似乎是一个极其落伍的信息,似乎端到端本身已经是一个全民理解的概念了。端到端 是一次典型的 技术概念 转化成 功能概念 的营销策略,将端到端和辅助驾驶划等号,有利于用户的简单理解。NOA、VLM、VLA,都是技术区分功能差异的一次名词突破。所以 端到端 非常容易理解,输入直接输出结果,理论上都是 端到端。但在工程师眼里,不是这么认为的,技术确实是实现功能的基础要素,但技术在实现工程化的过程中,是有不同的优先级的。那这个就是要根据市场竞争和功能需求,让一部分技术先量产。这也是哪怕是智驾,我们能看到大模型套小模型,感知先模型,感知到控制再模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细节,这也是所谓 分段式端下端,或者一段式端到端。到底谁是一段式端到端,这个真不好判断,哪怕是特斯拉,其实你也不能完全判断技术结构上是否是。但特斯拉能做到的是,体验上是我们通俗意义下对 一段式端到端 的理解。比如 感知稳定性、精度、检测的一致性、控车的平滑度、控车的精准度。虽然这些用文字解释起来有点抽象,但至少少部分喜爱智驾和喜欢研究技术的朋友能 get 到这个意思。那到了 横纵向端到端 上,坦率讲,我个人确实是在地平线这里吸收到这个概念的,之前确实没有区分这么细。但在过去我个人的视频里,我也经常提到,辅助驾驶从 2018 年到现在其实看似变化巨大,但总体上都是在解决车辆横纵向的自动化能力。在过去,横向因为对系统的要求更加复杂,车辆的行车如果用规则去做就会很机械,包括博弈、躲避等等。所以工程师投放的精力要更多,或者说体验的开发优先级要更高,丝滑的绕行、变道、左右转等等吧。纵向 场景要求更高,但场景相对清晰,比如跟车、AEB、倒车。AEB 属于特例,不在今天的讨论范畴。纵向 大部分都是在用公式去做,理想在车展里说 优化了很强的 纵向 的体验,到底是不是把数学公式拿掉用了模型去做,这个不好判断,但用户只要知道横纵向的体验更加丝滑细腻,这是比较好理解的。以上概念,是我个人的理解,如果有误请指正,我确实在学习。如果完全不对,那更要指正,有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