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普京时代终将落幕?中俄能源合作恐生变故,天然气管道或变向,中国一定得警惕俄政坛巨震带来的风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旦俄罗斯政治格局出现剧烈震荡,这种互信就可能被重新定义,甚至被打破。现在俄罗斯内部的经济压力、战争消耗、政治权斗,都让未来出现“继任者政治”变得越来越现实。 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到底会走向哪一派,是继续东方战略,还是重新倒向西方?这是中国必须警惕的问题。因为一旦政策风向改变,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将成为最容易被重新拿来做交易的筹码。 尤其是天然气管道。线路一旦铺设完成,不是想改方向就能改方向,但政治路线一旦变动,管道的“流向”却可能被强行调整。俄罗斯的历史告诉我们,他们在关键资源问题上从来不会犹豫,只要对自身利益更有利,转弯从来不是难事。 如果未来有新的俄罗斯领导层认为靠拢欧洲更能换取经济援助或安全承诺,不排除出现重新向欧盟示好、试图恢复能源贸易的情形。一旦如此,俄欧的天然气合作可能局部复活,而中俄的能源管道则可能被“降低优先级”,甚至被当作政治谈判的筹码,这才是中国最需要警惕的地方。 再加上,俄罗斯国内新兴的精英阶层和利益集团并没有普京那样的“东方战略基因”。很多人是被现实逼着转向亚洲,而不是发自理念。他们在未来若上台,很可能重新选择“折返跑”——哪边利益大就靠哪边,这种摇摆性对中国来说无疑是潜在风险。 中国对外战略不能只依赖一个领导人或一种政治结构,更不能把关键能源供应押在一国的内部稳定性上。 而现实情况是,中国的能源结构正在赶上一个转型期,需要天然气的行业迅速扩张,但国内产量增长有限,对进口的依赖仍然存在。俄罗斯一直是重要来源,一旦某一天供应不稳定,中国需要立刻启动替代方案,包括中亚方向的扩容、中东天然气进口增加、海上运输路线多元化、国内储气能力提升等,这些都必须未雨绸缪。《“后普京时代”风险》不是夸张标题,而是真实存在的地缘变量。 因此,中国必须保持战略清醒,不能被“中俄关系稳定”这句话麻痹。在合作稳固的时候布局,在关系平稳时提前分散风险,这才是负责任的大国心态。 对俄罗斯的未来保持警惕并不代表不信任,而是看清现实:任何国家的政策都会随领导层变化而变化,这不是情感问题,而是规则问题。中俄能源合作看似牢固,但真正决定其命运的,是俄罗斯的战略方向以及中国自身的主动准备。 普京时代确实可能走向终点,而中俄能源合作可能会因此迎来新的不确定性。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中国不能被动等待,更不能寄希望于某一个政治人物的长期稳定,而是应该用更强的经济实力、更稳的产业链以及更灵活的能源战略来掌握主动权。只有这样,无论俄罗斯发生什么,中国的能源安全都不会被牵着鼻子 信息来源:中俄推动能源高质量互利合作 中国能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