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要搞“大动作”了! 这次是39万亿日元(约1.79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国家财政直接支出21.9万亿日元,剩余部分包含地方自治体投入与社会资本参与,整体规模堪称近年罕见。 方案刚一披露,高盛就第一时间发出警告:“财政风险溢价”可能再度出现,简单来说,就是投资者担心日本当局大规模支出后偿债能力不足,最终导致长期国债和日元持续承压,而这一担忧已在市场中显现端倪 。 要知道,日本当前的财政状况早已岌岌可危。据IMF 2025年统计数据,其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高达248.7%,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位居榜首,并非所谓的“财政赤字超GDP的260%”。 国债市场更是风声鹤唳: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已突破1.6%,较原文提及的1.2%大幅攀升;3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飙升至3.155%,创下数十年以来的新高,彻底打破了长期维持在1.5%以下的低利率格局,投资者抛售国债的动作让市场承压明显。 按照正常逻辑,大规模刺激本应带动经济复苏,进而提高税收、减轻债务压力,甚至可能让国债收益率回落。但日本多年来的刺激实践却事与愿违,陷入了“越刺激越贬值”的循环。 上一轮类似规模的刺激方案推出于2023年,据日本内阁府事后测算,因财政资金缺口超出预期,其对GDP拉动效果仅约0.8%未达目标,最终被迫缩减30%规模,并未扭转经济疲软态势 。 如今日本经济基本面更糟,2025年三季度实际GDP按年率下跌1.8%,创下六个季度以来首次萎缩,内外需同时“哑火”,这让新刺激方案的效果更受质疑。 这一次,外资对日本市场信心不足,纷纷采取撤离动作——尤其是在国债领域,近期海外投资者持续净抛售国债,直接导致日元对人民币汇率一路下行。 2025年11月17日实时汇率显示,1日元仅能兑换约0.0459人民币,并非0.0495元,1元人民币可兑换超21.7日元。更关键的是,当前日本政局存在不确定性,首相石破茂的执政联盟是少数派,需接纳国民民主党政策要求以换取法案通过,而方案中21.9万亿日元财政支出对应的补充预算(含13.9万亿日元一般账户支出),要到12月上旬提交国会表决,能否顺利通过仍有变数 。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中计划向AI和半导体领域投入巨额资金——并非3 - 5万亿日元,而是明确提出2030年前提供超10万亿日元公共支持,其中6万亿日元用于下一代半导体研发补贴,4万亿日元通过直接出资、债务担保等形式支持量产,试图“以官促民”带动民间投资 。 这一布局看似瞄准尖端产业突围,却被市场质疑“病急乱投医”:一方面,日本半导体企业Rapidus等受援主体,虽获政府超9700亿日元拨款且计划2027年量产尖端芯片,但目前尚无成熟量产线,技术成熟度与市场竞争力尚未得到验证;另一方面,此前类似产业扶持政策的投资回报难言理想,此次大规模投入能否见效仍是未知数。 叠加近期中国游客赴日大幅减少,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测算或致其年度经济损失达2.2万亿日元,且相关旅游类股已大幅下挫,市场对日本未来的经济走向充满了疑虑。你说,日本这波“大动作”还能搞出什么花样? 网友辣评:“日本这39万亿刺激看着唬人,实则满是窟窿!债务超GDP248%还敢砸钱,高盛警告果然没虚——现在1日元才兑0.0459人民币,日元贬得普通家庭买东西更贵,发3万日元补贴根本扛不住大米涨价58%。更离谱的是给半导体砸钱,Rapidus连量产线都没有,这不就是‘病急乱投医’?最后钱花出去了,经济没救成,国债还被外资抛售,普通老百姓日子更难,这波操作实在看不懂!” 我觉得日本这波39万亿日元的刺激挺不靠谱的!本身债务都快压垮自己了,经济还在萎缩,不先把基本面稳住,光靠砸钱搞“大动作”根本没用。钱花得再多头,产业没成熟技术、政策还受政局影响,最后只能是加剧风险、白费功夫。经济刺激关键得精准,不是比谁花钱多,能落地见效才真管用啊!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