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拟拿下精控能源控制权 千亿光伏巨头打造储能新版图

中经记者张英英吴可仲北京报道

千亿光伏巨头隆基绿能(601012.SH)正在向储能领域拓展。

11月13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披露了隆基绿能收购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控能源”)股权案。根据协议,隆基绿能拟通过收购股权、增资入股、表决权委托的形式,获取精控能源约61.9998%的表决权。

交易完成前,精控能源由多位自然人共同控制,合计享有44.79%表决权;交易完成后,隆基绿能将持有精控能源61.9998%的表决权,并单独控制精控能源。

截至发稿,隆基绿能方面未就此次交易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作出回应。而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光伏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装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前,国内电网消纳已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光伏与储能相结合将成为解决光伏间歇性问题的有效方式。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储能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储能已成为新能源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隆基绿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企业,通过收购精控能源切入储能领域,实现了从“光”到“储”的产业链延伸,可以快速、低成本进入新的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隆基绿能成立于2000年2月,于2012年登陆资本市场,主要业务覆盖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及地面光伏解决方案,并于2021年正式跨界氢能。截至11月14日,其市值为1658亿元。

近年来,受行业供需错配影响,包括隆基绿能在内的光伏企业普遍处于亏损困境。此次收购被外界视作其在行业低谷期中寻求突围的重要战略举措。

“进军储能或有利于当下隆基绿能穿越光伏低谷周期。”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企业应理性评估自身在行业中的长期竞争力,做好战略收缩或转型的准备。当前行业供需格局失衡导致价格战频发,“反内卷”效果不彰,意味着单纯依靠降价抢市场份额已难以为继。

江瀚进一步表示,当前光伏行业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议价能力弱。要打破困局,企业应积极探索差异化路径,其中向下游延伸储能系统集成等增值服务,打造“光伏+”综合解决方案,有利于提升客户黏性与盈利空间。

作为收购标的,精控能源于2015年9月成立于江苏苏州,主要业务为锂电池储能系统业务,市场覆盖中国、欧洲、北美、澳洲等地,海外产能和服务网络已实现全球布局。

目前,精控能源已经完成多轮融资,其股东包括中国中车、阿特斯、大洋电机、固德威、苏州高新和朝希资本等。其中,阿特斯是隆基绿能在光伏领域的竞争对手。

InfoLinkConsulting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排名显示,精控能源位居直流侧系统厂商第五,排在其前面的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海辰储能和远信储能。

事实上,不止隆基绿能,近年来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巨头也纷纷布局储能业务,并且这些企业的储能业务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其中,晶科能源方面表示,公司早在三年前已布局光储一体化。过去两年,在团队建设和产品研发方面持续深耕,预计从今年开始进入收获期,出货量和盈利水平将显著提升,明年表现可期。目前,公司已拥有12GWh集成和5GWh电芯产能,并在制造端稳步推进。市场端多点开花,尤其海外业务占整体订单约80%,重点覆盖大型储能和工商业项目,交付周期较长但需求旺盛。随着业务扩展,储能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此外,市场上也曾传出通威股份进军储能的消息。不过,有接近通威股份的人士向记者表示,通威股份目前尚未明确拓展储能业务,仅开展一些配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