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欧洲估计都得被匈牙利外长这句话给噎一下,他说:“跟中国合作,不是可选项,是欧洲企业活下去的必选项!” 匈牙利外长这话之所以能噎住全欧洲,核心就在一点:他捧着实打实的好处说真话,戳破了欧洲那些“端着架子却要靠人吃饭”的遮羞布。毕竟匈牙利这些年跟中国合作的甜头,是老百姓能摸得着、看得见的,自然敢把实话说透。 就说钱和工作这最实在的事儿,过去十年中国给匈牙利投了两百多亿欧元,光2024年就追加了31亿,占了中国在欧洲投资的三分之一。比亚迪干脆把欧洲总部和研发中心搬去了布达佩斯,建的电池工厂生产成本比德国低不少,还带动了一堆配套企业过来,直接给匈牙利添了四万个工作岗位——算下来,差不多每两百个匈牙利人里,就有一个在中资企业上班。 以前当地人找份体面工作得去西欧打拼,现在家门口就能进汽车厂、电子厂,工资还比以前涨了一截,街边修车店、餐馆生意都跟着红火起来,这种日子越过越踏实的感觉,比任何口号都管用。 物流上的便利更让匈牙利尝到了甜头。以前中国的零件运到欧洲得半个月,现在在匈牙利本地生产,三天就能送到周边国家的工厂。每周十多趟中欧班列穿梭往来,把汽车零件、电子产品拉到全欧洲,布达佩斯眼看就要成欧洲的物流枢纽了。 俄乌冲突后欧洲能源涨价,好多国家工业都快扛不住,匈牙利却因为有中国投资的新能源项目,还有稳定的供应链,工业没受大影响,老百姓冬天取暖费都比邻国少花不少。这种“日子过得滋润”的底气,让他们根本没必要跟着欧洲喊空口号。 反观欧洲其他国家,就没这么实在了。欧盟整天把“降低依赖”“去风险”挂在嘴边,冯德莱恩开会连中国名字都不敢提,可背地里早就把中国当成了“衣食父母”。 德国汽车业40%的电动车电池都得从中国拿,大众汽车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卖的车,比德国本土多两倍还多,要是没中国市场,这些老牌车企早就要裁员停产了。法国的核电站更离不开中国稀土,65%的关键材料都得靠进口,荷兰的光刻机看着厉害,可中国市场占了大头,真要是断了合作,生产线都得停摆。 最矛盾的是,欧洲一边喊着“去中国化”,一边又拦不住企业往中国靠。欧盟之前想给中国电动车加税,匈牙利直接投了反对票,不是故意唱反调,是心里门儿清:真加税,德国车企第一个扛不住,匈牙利的配套工厂也得跟着倒闭。 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的工厂,说是欧洲基地,其实八成原材料还得从中国运过来,欧洲自己的电池产业起码要五年才能跟上需求,这五年难道让车企都停产等着?更别说老百姓过日子的小商品,从手机配件到日用品,大多来自中国供应链,欧洲零售联合会都算过,要是突然切断进口,超市物价得暴涨三成以上,这账老百姓心里比谁都清楚。 欧洲的“架子”端得有多足,现实就有多打脸。美国喊着“脱钩”,2025年第二季度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反而涨了两成多,欧洲跟着喊“战略自主”,自己搞的“全球门户”计划推进两年,落实的项目还不到三成,反观中国在欧洲建的港口、铁路、5G基站,全是实打实的成果。 欧盟想当“夹心饼干”,既不想得罪美国大哥,又不敢惹毛中国这个“金主”,只能用“去风险”这种模糊词糊弄人,可匈牙利直接把窗户纸捅破:没中国合作,企业都活不下去,谈什么战略自主? 这就是欧洲被噎住的关键——匈牙利把“靠中国吃饭”的实情摆到了台面上,让那些装腔作势的政客下不来台。人家匈牙利不玩虚的,欧盟推“关键原材料法案”要减少对华依赖,它偏要跟中国签矿产协议;欧洲想搞贸易限制,它直接投反对票,因为知道合作才能保住民生。 而其他欧洲国家呢,一边让企业偷偷找中国谈订单、要零件,一边在公开场合喊着“降低依赖”,这种自欺欺人的矛盾,被匈牙利一句话戳穿,自然会觉得脸上发烫。 说到底,匈牙利敢说真话,是因为好处落进了老百姓口袋;欧洲被噎到,是因为虚伪的架子被撞碎了。毕竟日子过得好不好,要看饭碗端得稳不稳,不是看口号喊得响不响。匈牙利的例子摆在这里,欧洲那些还在端架子的国家,恐怕早晚得面对“要么放下身段合作,要么看着企业倒闭”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