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屿。 南海230多个岛礁里,能算“岛”的没几个,南沙最大的天然岛太平岛,才0.43平方公里,还不在咱手里,其他岛礁大多是沙洲或暗沙,涨潮时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再看看周边国家:越南在南沙占了29个岛礁,填海造陆把鸿庥岛从0.08平方公里扩到0.83平方公里,柏礁更夸张,直接变成2.8平方公里的“海上堡垒”,连万吨军舰都能停! 咱海南岛到南沙核心区,得跑上千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开到南京,越南在南威岛的驻军,补给几小时就能到,岛上油库、电站啥都有。 渔民去南沙捕鱼,得在海上漂50天,遇到坏天气只能干瞪眼,这种“距离差”,让咱在海上行动时天然慢半拍。 缺大岛,不仅日常管不着,应对挑衅也被动,2025年,美军“罗斯福”号航母两次闯南沙,咱海警依法赶走了,但日本、澳大利亚的舰机老以“自由航行”为名来捣乱,表面喊和平,实际搅局。 咱舰艇每次应对,都得从海南或西沙的永兴岛出发,军舰开过去大半天,飞机往返烧油烧得心疼,没大岛当基地,出海次数就得压着,美军在西太的前沿补给点,舰机能连续干两三周,咱只能干瞪眼。 更头疼的是资源开发,越南和俄罗斯在白虎油田一起挖油,每天产12万桶,稳坐区域老大,咱在南海的作业平台,只能靠海上浮动支撑,补给周期长,天气一坏就得停工。 没大岛当“根据地”,海上设备维护、人员轮换跟“长年在海上漂的工地队”似的,成本高得离谱。 天然岛不够,咱就“向海要地”,2013年起,美济礁、永暑礁、渚碧礁开始填海造陆,美济岛现在5.66平方公里,相当于1120个足球场,能住一万人,港口、医院、电影院啥都有,还建了年产量300吨的东星斑养殖基地。 永暑岛有3300米跑道,啥战机都能起降,雷达能盯300公里;渚碧岛建了400多栋楼,海水淡化厂、光伏发电站齐活,彻底不用靠外面。 但人工岛和天然岛还是有差距,美国在西太的关岛,549平方公里,能塞下大军机、中型舰艇和储备设施,像个“正规大厂房”,咱的人工岛更像“临时工棚”。 而且建人工岛还得顾着生态,永暑礁周边养了800平方米人工珊瑚,生物多样性比自然状态还好,但西方老拿“环保”说事,逼着咱用事实证明:开发和保护能一起干! 缺大岛,确实让咱在南海维权时“使不上劲”,但人工岛的建设已经让咱看到希望,从“够不着”到“15分钟到热点”,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布防”,这背后是咱对地理短板的精准补强。 不过,大岛再大,也只是个“落脚点”,真正的和平得靠综合实力,越南填了9.05平方公里的岛,还得靠偷咱海域的油维持GDP;菲律宾坐滩仁爱礁的老破军舰,最后被咱果断拦住,这说明,没经济、军事、外交的底子,再多的岛也守不住利益。 咱在南海的每一步,都是“补短板”的过程,人工岛成网、防务变强、资源开发跟上,这些动作让咱有了弹性空间。 未来等舰艇、飞机、资源平台能在更顺的“循环”里跑起来,距离就不再是问题,南海终将成为咱能自信转身、稳稳掌控的海区。 毕竟真正的“定海神针”,从来不是某个岛,而是14亿人用汗水拼出的实力、用智慧攒下的朋友、用克制展现的大国担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