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试驾捷途山海T1四驱版:通勤、轻越野、露营,全能家用车?

对于既要应对日常通勤,又想偶尔往郊外探索的用户,选车时 “城市舒适性” 与 “户外实用性” 的平衡,往往是核心考量。捷途

对于既要应对日常通勤,又想偶尔往郊外探索的用户,选车时 “城市舒适性” 与 “户外实用性” 的平衡,往往是核心考量。捷途山海 T1 四驱版在实际使用中,恰好在这两个维度都展现出了适配性 —— 无论是工作日的上下班代步,还是周末的露营、轻度越野,都能给出相对稳妥的表现。

先看日常通勤场景,纯电模式的实用性值得一提。按 CLTC 标准,单次充电后的续航里程,对多数用户而言足以覆盖一周通勤,即便家到公司往返有一定距离,一周用下来通常仍有剩余电量,不用每天为找充电桩耗费精力。更关键的是纯电行驶的静谧性:没有发动机运转的 “嗡嗡” 声,车内环境相对安静,胎噪的影响也有所减弱,长时间乘坐不易产生烦躁感,早高峰堵在车流里时,坐在车内还能有片刻的放松。

低速跟车时的踏板反馈也能体现出调校的细腻度:油门轻踩就能平稳起步,重踩也不会有突兀的窜动,不用频繁调整力度,右脚不易疲劳;刹车脚感线性,轻踩缓慢减速,重踩时制动力能及时衔接,即便遇到突发情况急刹,车身姿态也比较稳健,不会有明显的前倾,日常驾驶的可控性不错。

开起来之后,动力的整体表现可以用 “够用且跟脚” 来概括。其搭载的鲲鹏 1.5T 混动发动机,配合 P1+P3+P4 三电机插混系统,参数处于同级别合理区间,没有刻意追求激进。绿灯起步时,动力响应不拖沓,踩下踏板就能以轻快的节奏推动车辆;高速上需要超车时,稍深踩踏板,后续动力储备能及时跟上,不会出现 “踩下去没反应” 的迟滞,整个行驶过程流畅,没有明显顿挫感,属于 “上手就顺手” 的类型。

跑高速时的后劲也还算充足:车速提到 100km/h 以上再加速,动力依然能保持平稳输出,不会有明显的 “乏力感”,超车时能较快完成并线,不用长时间停留在对向车道;遇到横风时,方向盘的稳定性较好,不会有明显跑偏,只需轻微修正就能稳住车道,给驾驶者的信心比较足。

空间表现是家用车的重要指标,山海 T1 在这方面的表现符合预期。车身尺寸带来的车内纵向和横向空间都比较宽裕,前排的舒云座椅采用 10 层舒适结构,贴合身体曲线,腰部支撑到位,长时间开车不易腰酸背痛。座椅的加热和通风功能属于实用配置:冬天用手机 APP 远程开启加热,上车时座椅已经暖了,不用忍受凉意;夏天开通风,后背不会因闷热出汗,对不同季节的使用场景都有照顾。

座椅记忆功能对多成员用车的家庭比较友好,不用反复调整位置,按对应按键就能恢复习惯坐姿。后排空间同样充裕,身高中等的乘客坐进去,腿部与前排座椅间仍有充足空隙,不会有拥挤感;将后排座椅放倒后,能形成接近两米的平整空间,露营时可直接在车内休息,比帐篷更舒适些,平时搬大箱子、婴儿车也能轻松容纳,空间灵活性值得肯定。

进入车内,内饰设计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延续了在售车型的实用风格,但细节上的便利性考虑得比较周全。三辐式方向盘用皮质包裹,手感柔软,没有硬塑料的硌手感,长时间握着也舒服;转向力度的调校很讨喜:低速挪车时轻盈,单手就能轻松转动,不用费力气;高速行驶时会稍微变沉,能减少方向盘的轻微晃动,操控更稳,这种随速变化的设定很符合日常使用习惯。

15.6 英寸中控屏与 12.3 英寸液晶仪表连屏设计,界面简洁,显示清晰,即便阳光强烈时也不会因反光看不清内容,信息读取很方便。挡杆后方的驾驶模式旋钮经过重新设计,新增的 “一键 X 模式” 是个亮点 —— 按一下就能切换到越野模式,不用在中控屏菜单里翻找,行驶中操作更安全。中控下方保留了空调、音量等常用功能的实体按键,支持盲按,不用低头看屏幕,比全触屏设计更实用,尤其在驾驶时操作更便捷。

车机系统的表现属于同级别主流水平,搭载的高通 8155 芯片保证了操作流畅性,打开导航、切换音乐等操作都比较快,没有明显延迟。免唤醒连续对话功能实用,比如发出 “打开空调 24 度,再导航到附近的超市” 这类连续指令,系统能完整识别并执行,不用逐句下达;四音区识别也准确,不同位置乘客的指令能区分开,不会出现混淆。此外,系统支持 OTA 升级,后续能通过更新获取新功能,使用便利性有提升空间。

外观设计上,方盒子造型是经典的硬派风格,在路上的辨识度较高,不容易与其他车型混淆。四叶草造型的前大灯设计精致,晚上点亮后是柔和的白光,不会对向车造成晃眼影响;地平线灯带视觉效果显眼,晚上开车时更容易被其他车辆注意到,对行车安全有一定帮助。全系标配的侧踏板很实用,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上下车时,不用使劲抬腿,便利性提升明显。新增的 “公路灰” 车身颜色很有质感,带点金属光泽,在城市里开显得沉稳,到郊外又能透出硬朗气质,适配多种场景。

偶尔跑长途时,车辆的能耗表现也比较省心。即便电池处于馈电状态,油耗也保持在经济区间,加一箱油能跑较长距离,不用频繁关注油量,用车成本不算高。1DHT 无级超混变速箱的表现值得称赞,运行平稳,没有明显顿挫感,驾驶体验舒适;在高速与城市道路切换时,变速箱的模式切换很平顺,没有明显的 “闯动”,动力衔接自然。

车速在 70km/h 以下时可切换到纯电模式,CLTC 纯电续航能满足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即可;跑长途时,发动机热效率较高,馈电油耗较低,加一箱油能支持较长距离行驶,减少了进服务区加油的次数,节省时间,长途出行的便利性有保障。

作为一款能兼顾轻度越野的车型,山海 T1 的通过性在同价位产品中表现尚可。200mm 的离地间隙,让车辆过马路牙子、走坑洼路时不用太担心磕底盘;600mm 的涉水深度,面对下雨天的积水路段也不用特意绕路,这些参数为户外出行提供了基础保障。28° 的接近角与 29° 的离去角实用性较强,之前在郊外走带小坡度的土路时,车头没蹭到坡底,车尾也没卡在坡上,缓慢开就能过去,比普通城市 SUV 更让人放心,应付轻度越野需求,与部分专业越野车型相比也有一战之力。

走非铺装路面时,底盘的滤震表现不错 —— 车轮压过碎石或坑洼,传递到车内的震动比较柔和,坐在座椅上不会有 “颠得难受” 的感觉;车身刚性也值得肯定,经过扭曲路面时,车内没有明显异响,不用担心中间车身变形,整体表现让人安心。

为了适应不同路况,车辆配备的捷途 XWD 全智能四驱系统操作简单,不用手动反复调整模式,系统能自动识别路况并调整参数:比如遇到泥地时会调软悬架、保证动力输出,跑高速时则优化动力分配提升稳定性,对越野经验少的用户很友好,不用琢磨复杂参数,降低了使用门槛。

电控牙嵌式差速锁的加入提升了脱困能力,之前在郊外陷进小土坑时,打开差速锁后,后桥能将所有扭矩传递到车轮上,轻踩油门就能脱困,整个过程顺畅,没有明显的打滑空转,动力能有效传递到有附着力的车轮上,实用性较强。

配置方面,基础功能齐全且都很实用。倒车影像与 360 度全景影像清晰度高,车轮旁的小石子都能看清,在小区窄路会车时,依靠影像辅助就能顺利通过,避免剐蹭;定速巡航在高速上很有用,能减少踩油门的频率,减轻右脚疲劳;电动尾门方便,买大量东西时,用钥匙按一下就能自动开门,不用放下东西再手动操作。

50W 无线快充充电速度不错,手机放上去半小时能充不少电,不用找充电线;中控台下的储物格大小刚好放手机,充电时不会因车辆颠簸滑动,细节设计很贴心。

对比四驱探索版与四驱发现版,发现版多出的配置实用性较高。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在跟车过近时,仪表盘会亮红灯提醒,方向盘还会轻微震动,对避免追尾有帮助;车道保持辅助在高速上作用明显,车辆稍微偏离车道时,方向盘会自动回正,不用一直紧盯车道线;全速自适应巡航比普通定速巡航功能更全,能跟着前车速度变化,跑长途时减轻驾驶负担;L2 级辅助驾驶支持自动跟车、保持车道,进一步降低开车压力。

9 扬声器的索尼音响音质比普通音响好,播放音乐时听觉体验更舒适;自适应远近光不用手动切换,会车时自动变近光,会车后恢复远光,方便又安全;内置行车记录仪省去了额外安装费用,录像清晰,遇到剐蹭纠纷时能厘清情况。两款车价格相差一万块,结合多出的配置来看,发现版的性价比相对更高。

对于喜欢露营的用户,山海 T1 的户外功能设计比较贴合需求。2.2kW 内放电与 6.6kW 外放电功率,能带动电火锅、投影仪等设备,露营时同时开启也能正常运行,电火锅短时间就能加热好食材,晚上还能看电影;24 小时驻车空调很实用,车辆熄火后仍能开空调,夏天不闷热,冬天能保暖,长时间待在车里也舒服。

车内静谧性表现值得肯定,全车配备 5 块双层隔音玻璃,还在 79 处用了隔音材料,高速行驶时风噪、胎噪控制得不错,车内人员正常说话能清晰听见,交流起来和室内聊天差别不大。19 英寸轮辋搭配 235/60 R19 规格轮胎,在城市道路行驶时稳定性好,过减速带时颠簸感不明显,乘坐舒适;走郊外非铺装路面时,轮胎抓地力尚可,没有明显打滑,驾驶起来放心。

山海 T1 四驱版提供的 7+X 智能越野模式,覆盖了大部分常见复杂路况:7 种固定模式对应泥地、雪地、沙地等场景,不用频繁手动调整;X 模式支持自定义,能根据喜好调整悬架软硬、动力输出等参数,灵活性高。系统反应迅速,遇到突发路况时能快速识别并切换动力模式,即便头一次次接触越野的用户也能较快上手。切换模式时,车辆的动力输出和底盘调校变化明显:比如雪地模式下动力更平缓,减少打滑可能;沙地模式下悬架调硬,降低车身下陷概率,能较好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综合来看,捷途山海 T1 四驱版是一款定位清晰的 “全能型” 家用车 —— 城市通勤时,舒适性、低油耗、实用配置都能满足需求;户外出行时,动力、通过性、专属功能也能应对轻度越野和露营场景。对于既想满足日常家用,又有户外探索需求的用户,这款车确实值得纳入考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