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年的一天,北周权臣宇文护正在劝太后戒酒,被一旁的皇帝宇文邕用玉笏狠狠地砸中后脑。宇文护倒地后,宇文邕大喊动手,可身边的几个太监却不敢出刀。眼见宇文护挣扎着就要起来,关键时刻,卫王宇文直冲过来将宇文护砍死。 十六年前,一代雄主、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病逝,临死前,他将军政大权交给了侄子宇文护,叮嘱说:“诸子尚幼,重担唯汝能扛。” 宇文护重重叩首,说:“侄儿定不负叔父重托!” 三个月后,太极殿内,西魏恭帝拓跋廓望着宇文护身后寒光闪闪的甲士,颤抖着将玉玺推过案几。 那一年,宇文护三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他捧着玉玺,站在太极殿的台阶上,望着阶下俯首称臣的百官,突然觉得叔父的嘱托,不止是“护佑诸子”那么简单。西魏的江山,早就是宇文家的囊中之物,拓跋廓不过是个摆设。 没半年,他就逼着拓跋廓禅位,把宇文泰的三子宇文觉扶上皇位,改国号为周。 宇文觉才十五岁,性子烈,见宇文护把持朝政,朝堂上大小事都要他点头才算数,心里憋着火。有回在御花园,他攥着拳头对亲信说:“我这个皇帝,还不如个县令自在!” 这话传到宇文护耳朵里,他没动怒,只是让人给宇文觉送了杯毒酒。 新帝刚坐了一年龙椅,就这么没了。 宇文护又挑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继位。这位比宇文觉沉稳,可看着宇文护诛杀异己,把禁军换成自己人,还是忍不住说:“朝政该归天子管了。” 宇文护眼皮都没抬,一杯毒酒又送了过去。 两年换了三个皇帝,满朝文武看着宇文护的眼神,一半是怕,一半是恨。可他好像没看见,照样在朝堂上颐指气使,连太后都得看他脸色。 直到宇文邕继位,情况变了。 这位是宇文泰的四子,登基时才十七岁,看着蔫蔫的,见了宇文护就像老鼠见了猫,说话都带着怯。 宇文护说:“东边的北齐不安分,得加派粮草。”宇文邕点头:“全听大冢宰的。” 宇文护说:“尚书令跟我不对付,该贬。”宇文邕盖章:“准了。” 甚至有回,宇文护在朝堂上跟大臣吵起来,拍着桌子骂娘,宇文邕就坐在龙椅上,端着茶杯小口抿,好像那争吵跟他没关系。 底下人都笑,说这位皇帝是个窝囊废。宇文护也渐渐放下心,觉得这孩子成不了气候,对他的提防松了不少。 可没人知道,宇文邕夜里睡不着,常对着墙上宇文泰的画像发呆。他手里藏着一把匕首,是宇文泰留下的,每晚都要摸几遍,直到刀柄被体温焐热。 他在等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等了十二年。 572年那天,太后偶感风寒,宇文护进宫探望。刚坐下,太后就叹着气说:“最近总想吃口酒,可太医说对身子不好,大冢宰帮我劝劝?” 宇文护没多想,拿起桌上的《酒诰》就念,一字一句,都是劝人戒酒的道理。他背对着皇帝,声音洪亮,没注意到宇文邕悄悄站了起来。 玉笏是用整块和田玉做的,沉甸甸的。宇文邕举起时,手有点抖,不是怕,是太激动。十二年的隐忍,哥哥们的死,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砰”的一声,玉笏砸在宇文护后脑勺上。 宇文护哼都没哼一声,直挺挺地倒了,后脑勺的血瞬间浸湿了衣领。 宇文邕吼出“动手”时,嗓子都是哑的。可那几个太监,平时看着机灵,这会儿全吓傻了,手里的刀掉在地上,叮当作响,腿抖得像筛糠。 他们怕宇文护,更怕这突如其来的血腥——谁知道皇帝是不是一时冲动,万一事后反悔,他们就是替罪羊。 宇文护的手指动了动,眼看就要撑着地板爬起来。他毕竟是武将出身,这点伤还弄不死他。 就在这时,宇文直冲了进来。 他是宇文邕的弟弟,以前跟宇文护走得近,后来被宇文护削了兵权,心里早憋着气。他手里握着刀,是早就藏在殿外的。 没等宇文护抬头,刀就砍了下去。 血溅在宇文直脸上,他没擦,只是盯着宇文护渐渐没了动静的脸,突然笑了,笑得有点疯。 宇文邕看着地上的尸体,突然觉得累,靠在柱子上,大口喘气。 十二年了,他终于能对哥哥们说一句:“我做到了。” 可杀了宇文护,事情没结束。 宇文邕下令抄家,从宇文护府里搜出的金银财宝,比国库还多,还有几箱子书信,都是大臣们巴结他的话。宇文邕没看,一把火全烧了,只淡淡地说:“过去的,就过去了。” 他没像宇文护那样诛杀异己,反而重用了几个曾被宇文护打压的大臣。有人劝他:“这些人靠不住。”宇文邕摇摇头:“能被宇文护恨的,多半是忠臣。” 三年后,宇文邕亲率大军讨伐北齐,一路势如破竹,把北齐的都城邺城都打了下来。站在邺城的城楼上,他想起宇文护,突然有点恍惚。 这个权倾朝野的权臣,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他确实帮宇文家稳住了江山,没让拓跋氏复辟;可他又杀了两个皇帝,把皇权攥得太紧,忘了自己最初的承诺。 权力这东西,就像酒,少喝点能暖身子,喝多了,能让人忘了自己是谁。 信息来源:《周书·宇文护传》《北史·周本纪》等史料,对宇文护专权、宇文邕隐忍除权臣及相关事件有详细记载。
572年的一天,北周权臣宇文护正在劝太后戒酒,被一旁的皇帝宇文邕用玉笏狠狠地砸中
勇敢小妹
2025-07-29 13:38: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