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鼻子常年不通气?你可能不是感冒,还有这些原因

“鼻子又堵了”—— 不少人常年被这句话困扰,却总默认是 “反复感冒”。其实,感冒引起的鼻塞通常伴随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

“鼻子又堵了”—— 不少人常年被这句话困扰,却总默认是 “反复感冒”。其实,感冒引起的鼻塞通常伴随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且大多在 1-2 周内缓解。若鼻塞常年不愈,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 “健康警报”,背后藏着容易被忽视的病因,及时排查才能避免长期危害。

一、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 “隐形堵鼻手”

过敏性鼻炎是成年人和儿童常年鼻塞的首要原因之一。它并非 “感冒”,而是免疫系统对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的过度反应。这类患者的鼻塞常伴随 “三联征”:清水样鼻涕不停流、鼻子痒到频繁打喷嚏(一次可连打 5-10 个)、眼睛发痒发红。尤其在换季、打扫卫生或接触宠物时,症状会突然加重。

长期忽视过敏性鼻炎,不仅会让鼻塞反复,还可能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甚至因长期用嘴呼吸导致颌面部发育异常(儿童群体尤为明显)。应对时需先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 “致敏源”,日常做好防护(如定期除螨、佩戴口罩),再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缓解黏膜水肿,改善通气。

二、鼻中隔偏曲:天生或后天的 “结构障碍”

很多人不知道,鼻中隔(鼻腔中间分隔左右鼻孔的软骨和骨组织)完全居中的人其实很少。若鼻中隔偏向一侧,就会挤压鼻腔空间,导致单侧或双侧鼻塞。这种偏曲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外伤(如小时候摔倒、撞击鼻子)引发的。

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塞有明显特点:多为单侧堵塞,且在侧卧时,朝下的一侧鼻子会堵得更严重;部分人还会伴随反复鼻出血(偏曲的软骨摩擦黏膜)、头痛(压迫周围神经)。轻度偏曲可通过鼻用喷剂暂时缓解,但严重时会影响睡眠质量,甚至诱发慢性鼻炎,需通过微创手术矫正鼻中隔,恢复鼻腔正常结构。

三、慢性鼻窦炎:鼻窦 “发炎” 拖垮通气

鼻窦是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一旦被细菌、病毒感染,或因过敏引发炎症,就会形成慢性鼻窦炎。这类患者的鼻塞往往是 “持续性的”,还会伴随黄色、绿色的脓鼻涕,同时可能出现头痛、嗅觉减退(甚至闻不到气味)、面部胀痛等症状 —— 尤其是在低头、弯腰时,鼻窦压力增加,不适感会更明显。

慢性鼻窦炎若长期不治疗,炎症可能扩散到咽喉、耳朵,引发咽炎、中耳炎,还可能因长期用嘴呼吸导致口干、咽喉不适,甚至影响睡眠(出现打鼾、呼吸暂停)。治疗需先通过鼻内镜或 CT 明确炎症范围,轻度患者可通过抗生素、黏液促排剂缓解,严重时需手术清除鼻窦内的脓液和病变组织,恢复鼻窦引流。

四、鼻息肉:鼻腔里的 “小肉球” 堵塞通道

鼻息肉是鼻腔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后,形成的柔软、半透明的 “肉球”,常见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患者。随着息肉逐渐增大,会堵塞鼻腔通道,导致鼻塞越来越严重 —— 从 “偶尔不通气” 变成 “完全堵死”,甚至需要张口呼吸。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嗅觉明显下降、鼻涕增多(多为清水样或黏液样)、头痛等症状。

鼻息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越长越大,甚至堵塞鼻窦开口,加重鼻窦炎,还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影响面部发育(儿童)或导致鼻窦骨壁吸收。治疗需根据息肉大小决定:小息肉可通过鼻用激素控制生长,大息肉则需手术切除,术后还需定期复查,避免复发。

别再 “硬扛” 鼻塞,及时排查是关键

常年鼻塞绝非 “小毛病”,它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如说话有鼻音、睡眠质量差),还可能隐藏着上述疾病,长期拖延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并发症。若你或家人出现 “鼻塞超过 2 周不缓解”“伴随脓鼻涕、头痛、嗅觉减退”“单侧鼻塞且逐渐加重” 等情况,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鼻内镜、过敏原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再针对性治疗 —— 只有找到 “堵鼻根源”,才能真正摆脱常年鼻塞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