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每逢重要节日,外婆总会端出一碗油光发亮、香气扑鼻的梅菜扣肉。那软糯的肉片与咸香的梅菜在口中交融的滋味,成了我心中永远的家的味道。如今虽已自立门户,但我将这道传统美味简化成了家常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道简单又好吃的梅菜扣肉做法!

梅菜扣肉原是客家传统名菜,客家人迁徙过程中为保存食物,发明了腌制梅菜的方法。智慧的他们将梅菜与猪肉结合,经过蒸制,梅菜的咸香完全融入肉中,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如今,这道菜已遍布大江南北,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
我最喜欢的是外婆的那段小故事。她说上世纪物质匮乏时期,一碗梅菜扣肉是过年过节才能享受的奢侈。但她的妙处在于,每次蒸制时都会在碗底多铺一层梅菜,这样肉香渗透到梅菜中,即使肉不多,也能让一大家子人都尝到美味。“食物贵在用心,不在贵重”,这是外婆通过这道菜教给我的道理。

准备材料(4人份):带皮五花肉500克(选择层次分明的精品五花肉),梅干菜80克(提前用温水浸泡30分钟),姜片5片、葱段1根,
料酒2汤匙、老抽1汤匙、生抽2汤匙,冰糖20克(喜欢微甜的可适量增加),八角2个(可选),白胡椒粉少许
第一步:处理五花肉
将整块五花肉冷水下锅,加入料酒、姜片和葱段,水开后煮20分钟。这一步是为了去除腥味和定形。小窍门:用筷子能轻松插入肉皮即可捞出,不要煮得过老。
煮好的肉块用厨房纸擦干水分,趁热用牙签或叉子在肉皮上扎满小孔(这样更容易入味且皮会起泡更漂亮)。然后给肉皮均匀抹上一层老抽,静置5分钟上色。
第二步:煎制
传统做法需要大量油来炸肉,家庭制作我们可以用“煎”代替“炸”。平底锅加少量油,烧热后肉皮朝下放入锅中,立即盖上锅盖(防止油溅),中小火煎2-3分钟至肉皮金黄起泡。
翻面稍微煎一下其他几面即可取出。煎好的肉块放凉后,切成约0.5厘米厚的片。技巧:肉块稍凉但未完全冷却时最好切,形状保持得最好。
第三步:梅菜处理
浸泡好的梅干菜反复冲洗3-4次,挤干水分切碎。锅中留少许底油,爆香姜末,放入梅菜翻炒2分钟,加入1汤匙生抽和少许糖调味盛出。小贴士:炒过的梅菜更香,能更好地去除腌制品的涩味。
第四步:组装
取一个深碗,将切好的肉片皮朝下整齐码放在碗底。然后将炒好的梅菜均匀铺在肉片上,轻轻压实。秘诀:在梅菜上撒几颗冰糖和八角,蒸制时冰糖会融化渗透,使肉质更加红亮软糯。
第五步:蒸制
将组装好的碗放入蒸锅,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蒸1.5-2小时。时间一定要足够,这是肉质软糯、入口即化的关键。如果用高压锅,可缩短至45分钟左右。
蒸好后,取出碗,上面盖一个盘子,迅速倒扣,让肉皮朝上。揭开碗的瞬间,香气四溢,油光诱人的梅菜扣肉就完成了!

更简单的技巧升级版: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前一天晚上蒸30分钟,自然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第二天再蒸1小时,味道反而更入味。而且冷藏后肉片更易定型,切起来更整齐。
享受美味的搭配建议:一碗白米饭,配上梅菜扣肉,简直是天作之合!梅菜的咸香与肉的丰腴在口中绽放,再搭配一个清炒时蔬,一顿满足的家常饭就完成了。剩余的汤汁不要浪费,用来拌面或炒饭也是极致美味。
家常版梅菜扣肉虽不及餐厅的精致,却多了一份温暖与真情。它不需要繁复的工艺,只需一点耐心和爱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花点时间为家人做一道传统美食,在餐桌上分享的不仅是食物,更是文化与情感的传承。
希望这道家常版梅菜扣肉能成为你家的又一道拿手好菜,创造属于你们的美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