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一批“一县一策”中西部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聚区(县域)重点培育名单,邓州市凭借扎实产业基础、完整产业链条和突出发展优势成功入选,标志着其纺织服装产业跻身全国县域特色产业培育梯队,为豫西南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点击下图,可放大浏览,图片为节选内容

邓州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之路,是一部从国营起步到集群崛起的奋斗史。上世纪50至80年代,国营邓县棉纺厂和集体合作社的成立,奠定了规模化生产的基础;80至90年代市场化转型期,连续三年举办的中国穰东服装节声名远播,“南义乌,北穰东”的美誉让穰东镇成为辐射半个中国的服装集散中心;2000年后,永泰棉纺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开发区,国际领先生产工艺的引进推动产业加速集聚;2022年以来,邓州市紧抓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构建起“纺丝—纺纱—织布—染整—服装加工”全产业链,向着百亿级集群目标稳步迈进。
如今的邓州纺织服装产业,已形成多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全市拥有近600家相关企业、41家规上企业,7万余名从业人员,年生产服装及鞋帽2.5亿件(套)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穰东镇作为核心产区,4000余户经销商依托31万平方米交易场地实现年交易额50亿元,8000多家网商店铺让中山装、皮裤电商销量稳居全国前列,其中皮裤电商销售量占全国80%以上。从永泰棉纺的“花洲”牌棉纱到益广内衣的优质产品,从恒丰纺织的高端化纤面料到阿巴亚服饰近5亿元的阿拉伯长袍外贸订单,邓州产品已形成覆盖高中低档的完整体系。
此次入选国家级名单,源于邓州产业的三大核心优势:产业基础扎实,作为南阳纺织服装产业链链主单位,邓州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是“河南省知名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已签约喷水、喷气织机近5万台,合同引资额达338亿元;产业链条完整,从上游纺纱织布到下游批零贸易无缝衔接,16亿米的化纤纺织产能构成全国新兴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资源保障有力,3条铁路、4条高速交织成综合交通枢纽,全市丰富的水资源、纺织技工总量较多,再加上与南阳科技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邓州实践”成为县域承接产业转移的典范。通过“先招商后建设、建成即投产”的定制化模式,佳泰纺织等项目实现两个月签约投产的“邓州速度”;“源网荷储”一体化、集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让企业实现“拎包入驻”;京东智慧物流港投入运营,构建起辐射豫西南的现代化物流网络。此次工信部重点培育政策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邓州在数字化转型、创意设计提升、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实现突破。
邓州将以入选工信部培育名单为契机,持续开展化纤纺织产业发展攻坚年活动,加快打造穰东服装生产加工、批零贸易、物流集散三大基地。按照规划,到2025年底,邓州化纤面料产能将突破20亿米,初步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化纤纺织产业基地和超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让“邓州纺织服装”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源自:邓州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