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iPhone Air 将减产,销量太差...

前几天国行 iPhone Air 预售,官网几乎是秒空,可见国内用户对 Air 机型的热情。但是很奇怪嗷,iPhone

前几天国行 iPhone Air 预售,官网几乎是秒空,可见国内用户对 Air 机型的热情。

但是很奇怪嗷,iPhone Air 在其他市场却没有这么受欢迎,甚至苹果被曝因销量不及预期,计划将 iPhone Air 年末产量削减 100 万台。

无独有偶,隔壁三星也被曝出将取消明年 Galaxy S26 Edge 机型开发,彻底放弃超薄旗舰尝试。

好好好,网上投票都说要轻薄、摄像头能扫码就行,结果厂商真出了你们又不买,把库克当猴耍

数据显示,iPhone Air 预售订单仅占 iPhone 17 系列总订单的 6%,远低于苹果预期的 15%;而三星S25 Edge上市四个月产量仅 30 万台,不足同期 S25 + 的六成,最终直接导致后续机型夭折。

国际市场两大巨头,苹果和三星好像都犯了同样的错,在同样的地方栽跟头,为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 为薄妥协,核心体验全面缩水

iPhone Air 为实现 5.6mm 超薄机身和 165 克重量,把电池容量压缩至 3050mAh,中度使用续航不足 6 小时,且仅支持 20W 慢充;影像系统砍至单颗 4800 万像素主摄,连超广角镜头都被砍,与同价位旗舰的 “三摄标配” 形成鲜明对比。

甚至在性能方面,iPhone Air 的 A19 Pro 芯片相比 Pro 机型还砍掉一核 GPU 核心,表面上与 Pro 平起平坐,但实际体验却是缩水的。

三星 S25 Edge 的问题如出一辙,电池容量暴降导致本来就不太够用的续航更加捉襟见肘。

这种 “为薄而薄” 的设计,本质是用核心体验换参数噱头。

2. 定价尴尬

定价策略的失当让两款机型雪上加霜。

iPhone Air 起售价 7999 元,比 iPhone 17 标准版高出 2000 块钱,却存在性能阉割、影像缩水、续航拉胯的问题,几乎能称得上是全面落后;

三星 S25 Edge 定价介于 S25 与 S25 Ultra 之间,却因配置缩水,上市没几个月就成新一轮跳水冠军。

更关键的是差异化卖点的失效:

iPhone Air 主打的纯 eSIM 设计,在国内遭遇某种原因而延迟发售,此外国内 eSIM 还得线下激活、换卡流程繁琐,成为制约消费的 “拦路虎”。

3. 市场分化

开头提到过,国内市场可能是因为年轻用户对时尚设计的偏好,出现了预售秒空的情况,但在西方市场却遇冷,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销售分化,脱离具体市场需求的 “一刀切” 创新,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发布一个月下来,苹果虽然没有像三星一样取消 iPhone Air 产线,但已将产能向热销机型倾斜,iPhone 17 系列整体出货预期从 8800 万台上调至 9400 万台,其中 Pro Max 因续航与影像升级,订单激增 40%。

隔壁三星直接重启代号 “M Plus” 的 S26 + 开发项目,回归 S26、S26+、S26 Ultra 的经典三旗舰布局,再也不敢玩野路子了。(卢泰文:早知道不学苹果了)

虽然看起来轻薄机型并不能吸引用户,但我觉得吧,iPhone Air 减产与 S26 Edge 取消,倒也不意味着轻薄就是原罪,但厂商想搞轻薄的同时,必须建立在用户刚需之上。

你看前几年流行的曲面屏,因为不够实用现在已经几乎绝迹,真正成功的创新从来都是 “体验升级的自然结果”,而非 “为创新而创新的刻意为之”。

评论列表

用户84xxx52
用户84xxx52 2
2025-10-21 08:07
居然还有百分之六[捂嘴巴]我以为这玩意几乎不会有傻子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