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说到附子,就不得不说附子羊肉汤。 我说附子能煮汤,很多人一听,吓得直摆手,说这

说到附子,就不得不说附子羊肉汤。 我说附子能煮汤,很多人一听,吓得直摆手,说这东西有毒,碰不得。但在四川江油那边,老百姓常年跟附子打交道,炮制附子、煮附子,甚至当菜吃,最经典的就是拿它来炖羊肉。人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通过炮制和搭配,化掉附子的偏性、毒性,留下温阳的劲,转化成我们身体需要的阳气。 那你可能要问了,天底下肉那么多,牛肉、猪肉不行吗,为什么偏偏选中羊肉来配附子呢?这是因为猪肉性偏凉,多吃容易生湿,你看好些人虚胖、痰多,和贪食猪肉有关;牛肉是温补,但它主要走脾胃。 而羊肉不一样,它归肾经,热气能透达下焦,能把最深处的寒给驱出来。草原上的人,天寒地冻为什么不怕?跟他们常年吃羊肉分不开。有些人一到冬天手脚跟冰块似的,喝一碗羊肉汤,全身都暖透了,这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那附子呢,是中药里温阳的大将。它不光补阳,还能通经走窜,把身体深层盘踞的寒湿给逼出来。中医讲它“回阳救逆”,就是说人阳气快没了,它能硬生生给你拉回来。它既能温肾,又能利水,把身体里停滞的、冰冷的“寒湿”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羊肉配附子,其实是“补”和“行”的配合。羊肉是填精髓、补气血的;而附子像是个引路的,走十二经,通阳散寒。羊肉的滋补力,在附子的引导下,能送到全身需要的地方,尤其能暖到下焦,固护肾阳;而附子有了羊肉的滋养,也不会显得太燥烈。 现在很多人其实是寒底,尤其是长期吹空调、爱喝冷饮、熬夜不停的人,阳气耗得特别厉害。表现出来就是总怕冷、手脚暖不热;吹点风就感冒;容易拉肚子、女性痛经、男的没精神;晚上总起夜,腰膝酸软;还有些人天一冷就咳喘、鼻炎反复、打鼾加重……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亚健康,背后往往是“寒湿困阻,阳气不展”。 比如我见过一些老喘证的,一到冬天就加重,喉咙里呼噜呼噜响,痰是清稀的、白的,还特别怕冷,腰也酸软无力,夜尿也多,脸色白的——这就是典型的脾肾阳虚。肾不纳气,肺吸的气沉不下去,呼吸就浅,一动就喘;脾不生津,反而生湿,湿聚成痰。这些寒痰不会老实待在脾胃,会随着气机往上跑,储到肺里。所以外面一冷,里应外合,哮喘就发作了。 附子羊肉汤,对付这类体质,就是一道食疗良方。冬天吃尤其好,能抵风寒、蓄阳气,直指病根。对喘的人来说,它温肾阳,让呼吸有根;暖脾阳,从源头减少痰湿;还能散寒饮,把黏在肺里的寒痰化开;最后提升全身阳气,不容易再发作。其他类似病机的人也一样适用。 不过也有些怕冷的人,一吃热的就“上火”,嘴里长疮、口干舌燥。这要不是真有湿热或阴虚,多半是虚火,温补的东西一进去,火就被“顶”上来了。这时候可以放点肉桂,还能引火归元。 当然最重要的是,附子一定要用对,先煎一小时以上,去其毒性,留其药性。为了安全起见,最好选炮制过的附子,不会煮的千万别乱试,免得中毒,尽量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