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讲讲虚损病的中医调理思路。 临床中常有中老年患者,被说不清、治不好的慢性不适困

讲讲虚损病的中医调理思路。 临床中常有中老年患者,被说不清、治不好的慢性不适困扰,或疲劳乏力经年不愈,或肢体浮肿时轻时重,或肺系疾病反复发作,细究病机多非单一脏腑失衡,而是“本虚标实、多邪交织”的复杂状态。 门诊有个56岁的患者,她跟我说腰背四肢像灌了铅似的酸楚,上眼睑和手指肿得发亮,手掌透着不正常的黄色,牙龈一天天萎缩,刷牙时稍微用力就渗血;喉咙总像卡着东西,咳嗽、胸闷跟着来,从 2019 年到现在,她已经因为肺炎住了 4 次院。 更让她煎熬的是睡不好、吃不下,夜里总醒,好不容易睡着也不踏实,白天没胃口,一顿吃不了多少,大便还时干时溏,夜里总得起来上厕所。这 10 年里,她做过手术,用过激素,也喝过中药,可身体不仅没好转,反而越来越虚,连爬两层楼都要歇口气。 诊脉时我发现,她的脉象细得像丝线,按下去没力气,舌头颜色偏淡,边缘还带着一圈明显的齿印,舌苔薄白里透着点腻。结合她的情况,我的辨证为虚损病,核心病机在于肾元不足、气血不充、水湿停滞,三者相互纠缠形成恶性循环。 肾为先天之本,十年耗损加之手术、激素劫夺,肾元亏虚,水液代谢失常(肾阳为水湿运化的动力),肾阳不暖脾土,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脾脏运化无力,进一步加重水湿内停,而湿浊阻滞又会阻碍气血运行,反过来耗伤肾元,如此反复,便让她的身体陷入“虚→湿→瘀→更虚”的困境。 处方里,我先搭起补肾元的架子:熟地黄、山茱萸是核心,能慢慢把耗损的肾精补回来;再用巴戟天、肉桂,温温地激活肾阳,这一步是根本,肾元足了,身体才有底气。接着要养气血,选用黄芪补脾气以助运化,补肺气以固卫表,兼益气摄血,鸡血藤补血虚之掌黄乏力,通经络之酸楚。最后是排湿浊,体内的“积水”不排,再多能量也用不上。 我选了炒苍术、白术,这两味药像干燥剂,能从脾胃入手把湿气吸干,再加上茯苓皮、猪苓,好比给身体装了排水管,能把已经形成的湿浊通过代谢排出去,浮肿自然就消了,大便也会规律,此外,再加郁金助气血运行,瓜蒌皮通胸中气机,鬼箭羽通络化瘀,砂仁醒脾和胃,帮她把外在的症状解决。 两周后患者来深圳复诊,自述手指、眼睑浮肿基本消退,大便成形,腰背四肢酸楚减轻,手掌黄色转淡,牙龈出血消失,纳食、睡眠改善,咽喉黏腻感消失,干咳和胸闷都有所缓解。 中医治疗虚损病,关键正在于抓根本与通循环:一方面紧扣肾、脾这两个先天后天之本,先补其根本不足,为身体奠定恢复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补的同时兼顾祛湿、通络,避免补而壅滞,让气血能够顺畅运行,湿浊得以顺利排出,从而打破虚与湿、瘀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