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斯塔默顶住美国压力,批了中国在伦敦的新使馆   七年没动静的中国驻伦敦新使馆

斯塔默顶住美国压力,批了中国在伦敦的新使馆   七年没动静的中国驻伦敦新使馆项目,突然过关了,这事不只是盖个楼那么简单,美国不乐意,斯塔默却拍了板。   特朗普政府这几年对中国的态度不难猜:能压就压,能拖就拖,之前这个中国新使馆项目一拖就是七年,原因说是“安全问题”。   白宫甚至明里暗里提醒英国“要小心点”,意思很明确:最好别批,可这次英国情报机关军情五处、六处都说没问题,斯塔默政府干脆利落地批了。   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打脸”,但对斯塔默来说,或许是一次“去美国化”的外交试水。   脱欧之后,英国喊出“全球英国”的口号,不就是想摆脱以往紧紧跟着美国走的老路,找到自己在新秩序中的位置?这次事件,像是他拿出的一张“自主外交”的名片,既不唱反调,也不完全照抄。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说不”的动作,放在以往的英国政府身上还真不多见,斯塔默显然知道,光靠“特殊关系”是撑不起后脱欧时代的未来的。   批新使馆,说白了,也是一笔经济账,2023年中英双边贸易额接近1000亿英镑,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的“重要”,是真金白银的依赖,尤其在英国经济增长乏力、通胀高企的背景下,任何能带来外资、推动就业的合作,都是“救命稻草”。   还有一点别忽略,现在的中英合作不再是过去那种“买卖关系”那么简单了,绿色金融、清洁能源、生物科技……这些新领域,是英国接下来想要发力的方向。   而中国,在这些领域已经走在前头。英国想跟得上节奏,就得搭上这班合作快车。   所以这次斯塔默点头,不只是为了政治上的“姿态”,更是为了英国经济的“饭碗”,谁都知道,和中国对着干,代价不小,之前澳大利亚就是例子,英国当然不想步其后尘。   这个使馆项目,从2018年提交申请到2025年获批,整整拖了七年,理由五花八门,什么“历史建筑保护”“居民反对”“交通问题”,说白了,就是政治上的犹豫和摇摆。   中国方面早就表达过不满,质疑英国是否还讲契约精神,这次突然批了,确实是转机,但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中英之间的互信,已经受损,而要修复,不是批个项目就能一笔勾销的。   更关键的是,斯塔默能不能把这份“诚意”坚持下去?现在担心的是他回头被美国一吓,就临时变卦,那“全球英国”就成了“墙头草英国”,中国看重的是行动的连续性,而不是短期的“姿态”。   批了使馆,当然是一个动作,但它背后透露出的是英国外交定位的变化,斯塔默政府在试图画出一条新路线:既不和美国闹翻,也不放弃中国这个机会市场,听起来理想,但现实中难度不小。   美国方面肯定还会继续施压,尤其是在中美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英国要在两大国之间保持平衡,就像走钢丝,左一脚就可能踩到美国的地雷,右一脚又怕被中国误解为“玩双面”。   但如果英国真想做一个拥有独立判断力的强国,就必须学会在关键问题上拿主意。这次使馆项目就是一个开端,看得出斯塔默在试图跳出“盲从”的旧模式,走一条“务实优先”的新路线。   新使馆的批复,是一次“破冰”,更是一次“赌注”,斯塔默表现出了某种政治勇气,也释放了修复中英关系的信号。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英国能不能持续走出这条自主外交的路,不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这决定了它在未来多极世界中到底是配角,还是有话语权的玩家。   毕竟,“全球英国”不能只是口号,要靠一连串像今天这样敢于拍板的决定来兑现。 信息来源:英国将批准中国使馆新馆舍项目——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