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 俄军突然动真格了, 11月25日俄军发起大规模突袭,官方直接说这是回应乌方袭击俄境内民用设施,这次是真没留余地,火力直接拉满! 不光用上了号称“难拦截”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陆、海、空的远程武器也全派上了用场,专挑乌克兰的军工工厂、能源基地和无人机仓库打,还宣称所有目标都击中了,任务顺利完成。 俄军这波操作哪是单纯“报复”,分明是掐准了乌克兰的七寸下狠手——不再像之前那样零敲碎打,而是直接端掉乌军的“造血机器”,逼着泽连斯基在谈判桌前低头。所谓“回应民用设施遇袭”只是个由头,真正的算盘是用工业级火力摧毁乌军的补给命脉,把“以战促谈”的筹码攥得更紧。 匕首导弹的出场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玩意儿速度能飙到10倍音速,乌克兰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根本拦不住,专挑藏在地下的关键目标打。有消息说,这次精准炸了卢茨克的“马达”航空发动机厂,那可是乌军能修米格-29战机的最后据点,炸完之后前线受损的战机只能趴在机场当废铁。赫梅利尼茨基的无人机总装厂也没逃过,之前乌军还能月产几千架FPV无人机,现在生产线一毁,前线侦察兵连“眼睛”都快没了。 能源基地被轰更是雪上加霜。乌克兰本来就缺电,冬天来了老百姓取暖全靠为数不多的电厂撑着。俄军这次专打变电站和输电枢纽,基辅市区已经开始限电,晚上九点后大街上漆黑一片,超市里的蜡烛被抢得断货。更要命的是,军工生产离不开稳定电力,工厂一停电,连炮弹组装都没法搞,本就紧张的弹药供应直接断了链。 这波突袭彻底暴露了乌军的致命短板——早就成了“外援依赖症”患者,本土军工根本顶不住打。之前乌军40%的地面装备弹药还能自己造,现在被俄军反复轰炸,产能跌到不足25%,70%的装备都得靠西方送。可西方援助早跟不上了,欧洲去年承诺的100万发炮弹只交了40%,2025年下半年援助量直接暴跌57%,美国更是把反无人机导弹调去了中东。 俄军这边却越打越顺,全靠自家军工的“三班倒”产能撑着。坦克翻新厂昼夜不停,T-62坦克一批批送上前线;导弹工厂开足马力,匕首导弹想射多少有多少。对比之下,乌军简直是“失血过快”,单日炮弹消耗只有俄军的七分之一,红军城战役时连防空导弹都耗尽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无人机炸变电站。 普京这步棋显然是冲着和谈来的。美国刚给泽连斯基下了11月27日的最后通牒,逼他签和平协议,承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归俄罗斯。俄军这时候炸断乌军的补给线,等于在泽连斯基背后再捅一刀——不签?再打下去连弹药都没了,60岁的老人都被拉去当兵了,兵源早就见底了。 最讽刺的是,乌克兰民众还在硬撑,82%的人反对割地,可现实根本不给他们选择的余地。基辅的军工专家在废墟旁说得心酸:“俄军炸掉一个车间只要1分钟,我们重建得花1年。”这种实力差距下的抵抗,更像是消耗战里的无谓牺牲。 说到底,俄军这波“火力拉满”的突袭,是把战场优势转化为谈判筹码的阳谋。不再讲“留余地”,不再给乌军喘息的机会,就是要逼着对方接受自己的条件。所谓的“回应袭击”只是借口,真正的目标是用炮火敲定和平协议的条款,让乌克兰在“失血殆尽”前低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俄罗斯军事战报 俄罗斯报复 俄罗斯军事动态 俄油库遭袭 俄罗斯重大转变 俄战略基地遭袭 俄罗斯遇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