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下命令,他明白:中俄关系再好,他也必须为俄罗斯未来考虑。 全球资源博弈日趋激烈,一道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命令悄然划破平静:普京要求政府在12月1日前提交稀土开发路线图。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对大国间合作的清醒认知——中俄伙伴关系稳如磐石,可俄罗斯也要为自己长远计。稀土这张底牌,谁握得牢,谁就多一分主动。 而关键矿产供应格局正面临调整,各国都在加码本土开发,以防供应链卡壳。稀土元素是高科技和国防产业的命根子,从电动车电池到导弹系统,都离不开它。中国在稀土开采、分离和加工上优势明显,全链条稳扎稳打,为全球提供了可靠供给。俄罗斯国土广袤,矿藏丰富,稀土储量全球第五,总量约380万吨,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和远东。这些资源对风力发电机和卫星导航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美国重启本土矿山,还拉着澳大利亚和日本搞备用链条。欧盟也推法规,分散进口来源,避免一家独大。2025年,中美高层对话增多,美国对乌克兰援助节奏有所缓和,这些信号让俄罗斯警觉。俄乌冲突拖长,能源出口受阻,经济回暖慢吞吞。在这节骨眼上,俄罗斯明白,资源开发不能光指望外头,得靠自己下功夫。几年前就开始的稀土规划,技术设备和资金都卡壳了。普京在会议上反复强调,稀土产业是国家持久竞争力的支柱,得统筹好。这反映出俄罗斯在国际角力中,既要对外联手,也要内政硬气的务实思路。 普京这步棋走得及时。2025年9月5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东方经济论坛上,他直接下令,政府要在11月底前拿出稀土开发方案。克里姆林宫网站很快挂出细则,总理米舒斯京负责督办,12月1日前敲定开采和加工的长远蓝图。这事源于论坛前期调研,普京视察远东时,点名矿区要加快勘探。那地方储量大、品位高,但过去设备老化、成本高,推进总卡顿。现在,普京要求运营企业一周内报进度,不然国家直接接手。 这份命令的底气来自对未来的把控。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牢不可破,能源贸易和基建项目互惠有加。可国家交往讲利益,俄罗斯不能把所有赌注押一处。稀土分离技术门槛高,俄罗斯冶炼产能弱,出口量小,很多矿石还得外头加工。普京强调,得攻克北极圈的严寒和基建短板。矿床是全国储量之冠,过去屡次延误,现在成了突破口。 命令一出,行动就跟上。远东矿区启动钻探,官员连夜开会,敲定资金和技术引进,目标到2030年产量翻番。普京还批示升级中朝边境物流,包括两条铁桥和一条新桥,2026年通车。这不光是产业活儿,更是俄罗斯在多变世界里,抓牢资源权柄的战略布局。普京清楚,中俄再铁,也得为本国留条后路,避免被动挨打。 全球看,这事不是俄罗斯一家在折腾。美国和欧盟的动静都大,都想建多元体系。俄罗斯此举是理性应对地缘变数,不是冲着谁去的。历史教训摆那儿,苏联时东欧合作紧巴巴,可经济一出岔子,谁也兜不住。俄罗斯学聪明了,在合作中求自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