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中日稍有摩擦,街头便会响起“抵制日货”的震天声浪?超市里货架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中日稍有摩擦,街头便会响起“抵制日货”的震天声浪?超市里货架上的日本零食被匆匆下架,留下一片空荡的陈列位;路边停着的日系车被贴满“勿忘历史”的标语,甚至有人气急之下划花车身;就连街角生意红火的日料店,也得赶紧贴出“暂停营业”的告示,门上挂起红灯笼避风头。那些年,爱国热情裹挟着复杂情绪,让“抵制”成了最直接的表态方式,却也难免留下些冲动的痕迹。 如今再看,即便中日关系出现波澜,这样的场景也早已少见。周末逛超市,日本零食与国产良品在货架上和平共处,顾客拿起对比后从容选择;小区里的日系车照样安心停放,车主们讨论的是油耗与保养,而非是否会遭人非议;日料店里座无虚席,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刺身拼盘,商家的招牌上还醒目地写着“部分食材源自中国近海”。这种变化,绝非麻木或妥协,而是藏着大国子民沉淀后的清醒与底气。 曾经的“抵制”,多少带着些“别无选择”的无奈。二十年前,家里能用上松下冰箱、索尼电视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丰田、本田的汽车因省油耐用成为家庭购车首选,就连电饭煲都有人执着于从日本代购,觉得“煮出来的米饭更香甜”。那时国货在技术、品质上确实存在差距,当民族情感受到触动,人们只能用“拒绝购买”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态度,背后是对国货崛起的殷切期盼。 而现在的从容,源于国货逆袭带来的选择权。家电卖场里,海尔、美的的专柜占据半壁江山,功能比日货更贴合国人需求,价格却亲民三成;汽车市场上,2024年比亚迪一家的销量就超过了丰田、本田在华总和,新能源车里十辆有八辆是国产,智能驾驶、续航能力让日系车倍感压力;就连曾经被追捧的日本马桶盖、电饭煲,如今也被国产替代,技术参数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数据不会说谎,中国进口家电中日本货占比从2012年的45%跌至如今的8%,这种市场层面的“自然替代”,远比口号式抵制更有力量。 更深层的原因,是国家实力铸就的民族自信。正如《左传》所言“德不孤,必有邻”,真正的强大从不是闭关锁国、盲目排外,而是有底气与世界对话,有实力与他国竞争。现在的我们,看到国家用军事演训捍卫主权,用精准反制回应挑衅,用产业链优势掌握主动权,自然不必再用极端方式证明立场。91.0%的受访者相信自己会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这份安全感,让我们不必再靠冲动宣泄情绪,而是能理性看待国与国之间的摩擦。 成年人的世界,最有力的表态从来不是声嘶力竭,而是润物无声的强大。当年的“抵制”是爱国情怀的朴素表达,如今的“从容”是大国底气的真实写照。我们不再需要靠拒绝外来事物证明自信,因为国货的崛起、国家的强盛,早已给了我们平视世界的资本。这种“无声的较量”,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分量,也更能赢得尊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