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中日之间几乎不可能开战,虽然中国海军的总吨位是日本的3.2倍,击败日本毫无难度,但高市早苗只是嘴上说说,并没有实际行动,我们不能因为她“心怀妄念”,就“断其祭祀、绝其苗裔”。 高市早苗之所以频繁拿台海问题大做文章,根本原因在于她自身政治根基不稳,她急需通过炒作“中国威胁”这种廉价的手段,来讨好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然而,这种表演在日本国内应者寥寥,大部分日本民众和有识之士,对她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相当反感,日本社会对和平宪法的认同感根深蒂固,大家更关心实实在在的安稳日子,而不是政客描绘的虚幻战场。 因此,她的叫嚣非但没能凝聚人心,反而激起了民众的抗议,这充分说明战争在日本没有民意土壤。 从法律层面看,日本的手脚也被牢牢束缚着,《自卫队法》对军事行动有着极为苛刻的限制,别说发动战争,就是主动派兵都难如登天。 这套法律体系就是为了防止日本重走军国主义老路而设计的,所以,无论高市早苗的调门多高,她都无法绕开国内民意和法律这两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那么,日本的“老大哥”美国会出手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美国虽然口头上力挺日本,但其核心利益在于维护自身在西太平洋的战略主导地位,绝不会为了日本政客的几句空话,就冒着与中国爆发正面冲突的巨大风险。 更何况,美国自身正被国内经济问题和俄乌冲突拖得精疲力竭,根本没有意愿和能力在东亚再开一个新战场,指望美国为了日本的冒险而火中取栗,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然,最硬核的现实,还是体现在压倒性的军事实力差距上,中国海军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无论是从舰艇的总吨位、现代化战舰的数量,还是远程反舰导弹、隐身战机等构成的多维打击体系来看,都对日本海上自卫队形成了绝对优势。 更关键的是,中国拥有无可撼动的战略核威慑能力,在这张终极底牌面前,没有核武器的日本在最高层级的对抗中,完全没有还手的余地。这种实力上的鸿沟,从根本上杜绝了任何军事冒险的可能性。 说到底,真正给中日关系焊上“安全阀”的,是那张早已密不可分、深入骨髓的经济网络,两国超过三千亿美元的年贸易额,意味着双方早已深度捆绑在同一条产业链上。 日本的汽车巨头丰田,其生产线上近三成的零部件来自中国;日本的半导体设备,也极度依赖中国市场。 反过来,中国在光刻胶、精密轴承等高精尖领域也需要日本的供应,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共生关系,使得任何一方都无法承受关系破裂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因此,高市早苗的言论,不过是逆着时代潮流的政治噪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