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这波操作,为啥能封神? 老板在南极看企鹅,员工在工位当牛马。 就这么一张图,一句话,瞬间就把新东方和俞敏洪顶上了热搜,成了“黑心资本家”的典型。 按普通剧本,这时候老板应该赶紧道歉,或者躲起来装死。但老俞,偏偏不按套路出牌。 第一步:他先“认骂”。 你们不是骂我吗?行,我接着。他说“员工有不满,我和公司有问题,及时纠正。” 这招厉害在哪?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你使多大劲都没用。他姿态低到脚面,让你想继续骂都找不到借口,气先消了一半。 第二步:他巧妙“拆弹”。 全网都在传他那艘船要148万一位,这数字太刺眼了。他怎么回应的?轻飘飘一句:“明年不一定是夏古号,明年夏古号好像不在南极。” 听着像随口一说,其实潜台词是:“别盯着148万了,根本没那么多,明年想坐还坐不着呢。”争议的核心,被他四两拨千斤地绕过去了。 第三步:他绝地“反杀”,直接画饼! 这是最绝的一招。当所有人都在吵“该不该去南极”时,他直接宣布:“明年,支持10名优秀员工一起去南极!” 我的天,这一下,直接把剧情全改了! ①把“阶级矛盾”变成了“内部福利”:你不是眼红老板吗?好,现在你也有机会当那个让人眼红的“幸运儿”。 ②把“批判大会”变成了“招聘现场”:原本吐槽的员工,瞬间闭嘴,开始琢磨“我怎么成为那十分之一”。全网打工人,也从愤愤不平变成满屏的“新东方还招人吗?” ③这个“饼”画得恰到好处:10个名额,不多不少。多了,公司成本高,显得假;少了,显得没诚意。就这个数,既能勾起所有人的希望,又不会让公司压力太大。 所以,咱们能从老俞这儿学到啥? ①别跟情绪讲道理。当全网都在气头上时,你解释船票是30万不是148万,有用吗?没用!大家气的不是具体数字,是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比。老俞懂,所以他先接住情绪,再解决问题。 ②用“更大的饼”覆盖“眼前的坑”。员工抱怨福利差、加班多,你跟他算加班费、讲公司难处,他听得进去吗?不如学老俞,给大家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盼头。一个足够诱人的未来预期,能让人暂时忘记眼前的不爽。 ③公关的最高境界,是“换剧本”。当别人给你设定的剧本是“黑心老板剥削员工”时,你别在这个剧本里跟他吵。你要自己写一个新剧本,比如“优秀员工赢取南极之旅”。当大家的注意力被新剧本吸引,谁还记得旧剧本演的是啥? 说到底,这事儿能成,关键就两条: 第一,老俞和新东方有信誉,大家愿意暂时相信他这个“饼”是真的。 第二,他精准抓住了人性——人们能忍受当下的不公,前提是看到改变的可能和向上的希望。 所以啊,各位老板,下次公司出事别光想着压热搜、发律师函了。学学人家,想想怎么给员工画一个又大又圆、而且最后真能让人吃上的“饼”。这比啥公关套路都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