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帕金森是“懒”出来的?医生建议:中老年人不要去做这4件事情!早知早改 不少人觉

帕金森是“懒”出来的?医生建议:中老年人不要去做这4件事情!早知早改 不少人觉得人老了“懒”点没啥大不了,坐久点、躺久点、少动点,反正岁数大了就该安稳点。但很多问题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慢慢冒出来的,特别是一些神经系统的问题,像帕金森这种病,真不是一下子就来的,而是长期生活方式堆积出来的结果。它和“懒”有关系,只不过这“懒”是身体逐步退化的表现,而不是简单的偷懒。 帕金森病并不是稀罕病,它其实在中老年人群中并不罕见。有数据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群中,每百人就有一个人患上帕金森,而且人数还在逐年上升。 它的本质,是大脑里一个叫“黑质”的地方多巴胺神经元慢慢减少,导致运动协调出问题。一开始可能只是手抖、动作慢,接着就是面部僵硬、走路拖步、说话小声,这些很多人当成“年纪大了正常”,结果拖得太久,失去了治疗的好时机。 有些人总觉得,没啥毛病就不需要动。可久坐真的对脑部功能没什么好处。缺乏运动,会让脑部血流减慢,影响神经细胞的活力,久了就容易出问题。 再一个是睡眠紊乱,不少人年纪一大就睡不着、醒得早、做梦多,这也会让脑部自我修复功能下降,影响神经通路的稳定。熬夜更是让问题加剧。 很多中老年人喜欢自己闷着,也不愿意社交、不愿意动脑。这种状态也是让帕金森更容易找上门。研究指出,持续保持社交和动脑,比如下棋、聊天、做手工,能有效延缓神经退化。 相反,长时间独处、情绪低落,就会让大脑慢慢“闲置”,加速退化过程。再有就是乱吃药,尤其是镇静类的药物、部分降压药,也会加重运动障碍,诱发或加速帕金森样症状。 帕金森不是绝症,但它可怕的点是,它来得慢,但一旦来,就很难完全逆转。控制得好,生活还能相对自理,控制不好,就是生活不能自理、容易跌倒、反应慢,还可能并发抑郁和认知障碍。而大多数人拖到出现严重症状才诊断,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期。 说到底,不是身体懒出了帕金森,而是日子一天天过得太“固定”,没有变化、没有刺激,大脑就不再活跃了。 人活着不能闲太久,哪怕是做点轻松的运动、多跟人聊几句,也比一个人天天坐在沙发上好太多。帕金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时间忽视身体的信号,错把退化当成“正常老了”。早点动起来、早点调整生活方式,大脑才不容易跟着“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