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开战,美军将全面轰炸中国?100岁的基辛格早就发出过警告:“美国盟友再多也没有用,一旦中美两国开战,最后参战并站队美国的国家只有三个!“ 说起中美之间要是真打起来,美军会不会直接对中国本土来一场大轰炸,这事儿听起来挺吓人,但搁在现实里头,得掰扯掰扯。华盛顿那边一些智库,像兰德公司,确实做过不少模拟推演,尤其是围绕台湾地区的防务问题。他们的报告里头提到,如果冲突升级,美军可能会动用远程打击力量,比如空军轰炸机群,从关岛或者其他基地起飞,对中国沿海和内陆目标进行多波次空袭。第一波可能瞄准能源基础设施,试图切断补给线;第二波再打港口和工业区,让后勤体系卡壳。这些推演基于公开的军力数据,假设美军F-35和B-21这样的平台能快速压制部分防空网。但报告也直白指出,这不是什么轻松活儿。中国有东风系列导弹和S-400系统,这些东西部署得密不透风,卫星监控覆盖太平洋,美军飞机返航率可能只有七成左右。更别提核门槛了,兰德2024年的系列报告强调,任何一方越线都可能把事儿闹大到不可收拾。 这些模拟听着像科幻,但根子上是基于当前军力对比。美军航母战斗群确实强大,可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覆盖第一岛链,关岛基地要是挨上几发,起飞都成问题。兰德的研究团队在报告里算过账,初期空袭能造成局部破坏,但中国工业备份在内地,供应链有中欧班列兜底,恢复速度不慢。话说回来,这种轰炸计划更多是战略威慑的纸上谈兵,真要执行,政治和经济代价太高。2024年中美货物贸易总额达到6589亿美元,美国进口中国商品占大头,芯片、稀土这些玩意儿断了链子,美国企业先哭。全球供应链一乱,欧洲和亚洲的工厂跟着遭殃,谁乐意趟这浑水? 这就扯到基辛格那句老话上了。他100岁那年,还在各种场合敲打美国,别把盟友当铁板一块。基辛格这人,经历过冷战全过程,从尼克松时代就开始搞中美破冰,现在看中美关系,他总说大国博弈不能靠蛮力,得靠规则和对话。他的观点散见在2023年的访谈和报告里,强调美国盟友网络在大冲突面前,忠诚度打折。表面上看,日本、澳大利亚、英国这些国家跟美国签了安保条约,军演一起搞,情报共享顺溜。可真到中美开干,日本首相办公室的报告显示,他们顶多提供后勤基地,派舰艇直捣中国本土?那得掂量本土经济,日本对华出口占GDP一成多,汽车和电子产业离不开中国市场。澳大利亚更直白,铁矿石和天然气卖给中国是命根子,2024年出口额超千亿澳元,堪培拉官员公开表态,只会有限度支持,不想本土卷进去。 英国呢,航母在南海晃悠过,但伦敦金融城的中国资金流水巨大,贸易额上千亿英镑,他们的承诺也就是情报和后勤,派兵上大陆战场,国会先炸锅。加拿大跟美国北美一体化深,空军巡逻机可能出动,但规模小,更多是象征性。东南亚那帮国家,东盟峰会一开,菲律宾、越南、新加坡一边跟美国军演,一边和中国签基建合同。南海油气田和贸易航道是他们的饭碗,谁傻到站队打贸易战?欧洲更不用说,德国大众和法国空客在中国工厂投了重金,2024年对华投资超200亿欧元,默克尔时代就说过,经济利益优先。基辛格在Economist的专访里点破,美国的“盟友体系”在核时代像纸糊的,经不起大国硬碰硬。只有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五眼联盟的核心,可能深度站队,但也有限度,红线就是不让本土成战场。 基辛格这警告不是空穴来风,他从1971年秘密访华开始,就在中美间穿梭。2023年他还去北京,谈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规则,提出“数字上海公报”的想法,就是想给科技竞争加刹车。他的逻辑简单:中美经济绑太紧,战争等于自杀。兰德报告也附和这点,冲突升级,全球GDP缩水10%以上,美国股市先崩。台湾地区那边,防务部2024年的预算报告显示,他们加强不对称作战,导弹和无人机备战,但也承认,美军介入不确定性大。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多次演习“利剑”行动,模拟封锁台湾海峡,但内部评估显示,中国海军潜艇和反舰导弹能拖成持久战。 基辛格的远见在于,他总提醒,美国别把中国当苏联二号,中美是全球最大双边贸易国,2024年服务贸易加起来超7000亿美元。冲突一开,WTO框架崩,全球通胀飙升。盟友顾虑也实打实,日本2024年对华贸易顺差200亿美元,澳大利亚矿产出口中国占40%。英国脱欧后,更靠中国市场拉动增长。加拿大石油管道和中国基建合作,2024年签单超50亿加元。这些数字摆那儿,谁敢轻易断?东南亚东盟2024年GDP增长5%,一半靠中国投资,越南电子厂、菲律宾港口,全是中国钱堆起来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