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终于服软了,宣布将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归还中方! 11月8日,荷兰政府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令,把股东控制权交还给中方,以确保安世中国工厂恢复芯片生产和市场供应。 这是我们在打赢了中美贸易战之后,又打赢的另一场经贸战! 要想说清楚这场胜利有多不容易,得先说说安世半导体是个啥来头。这家源自飞利浦的百年企业,看着不起眼,却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的 "关键一环"。 它生产的车规级芯片,小到汽车刹车系统,大到电机控制,全都离不开,全球每 10 辆汽车里,就有近半数用着它的产品。 更关键的是,安世手里攥着 1.5 万项核心专利,车规级 Power MOS 芯片占了全球 40% 的市场份额,年出货量超 1100 亿颗,每秒就有 3500 颗芯片装到全球的电子设备里。 咱们中国企业拿下它也是花了大功夫的。2019 年,闻泰科技花了 334 亿元真金白银,才完成对安世半导体的全资收购,这本来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没想到却成了地缘政治博弈的靶子。 今年 9 月 29 日,美国抛出个 "50% 穿透规则",把制裁范围扩大到中资持股过半的企业,荷兰政府第二天就跟着跳出来,搬出冷战时期 1952 年的《物资供应法》,以 "保障经济安全" 为由,冻结了安世全球 30 个实体的资产。 还把闻泰科技持有的 99% 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甚至通过法庭罢免了中方派去的 CEO 张学政,指派外籍高管接管。 这操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配合美国 "以芯制华" 的把戏,想抢咱们手里的核心技术和产业控制权。 咱们中方可没坐以待毙,这反击打得又准又狠。10 月 4 日,商务部直接出台出口管制,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元器件。 东莞工厂干脆宣布独立运营,切断和荷兰总部的系统连接,还披露荷兰方面拖欠着 10 亿元货款。 更关键的是,咱们掐住了荷兰的 "软肋"—— 稀土。制造芯片的关键设备光刻机,核心部件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材料,咱们一收紧稀土出口管制,荷兰 ASML 公司的 EUV 光刻机产能直接放缓 30%,奈梅亨晶圆厂被迫减产 20%。 要知道,中国可是 ASML 的第一大客户,2024 年贡献了它 63% 的收入,没了中国市场,他们根本扛不住。 这场博弈很快就引发了全球产业链的连锁反应,荷兰政府这下彻底慌了。安世半导体承担着全球 15% 的车规级基础器件供应,它一断供,德国大众、宝马的工厂直接停摆,奔驰也警告说 "面临长期供应挑战"。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跳脚,公开预警要是危机持续,欧洲汽车产能得减少 15%,数百万就业岗位要受影响。 那些汽车零部件巨头,比如博世、采埃孚,全都绕过荷兰,直接跑到中国商务部来申请出口豁免,毕竟没人愿意眼睁睁看着生产线停掉。 巴西更是直接喊话,说芯片短缺可能让车企退出本国市场,要知道汽车工业占了巴西工业产值的 20%,这可不是小事。 一边是全球产业链的巨大压力,一边是咱们的强硬立场,荷兰政府终于撑不住了。11 月 6 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先放了话,说 "中国芯片很快会恢复供应",第二天就正式确认要归还控制权,相关法律程序这周内就能走完。 荷兰首相后来也承认,要不是咱们同意恢复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交付,他们根本不会放弃控制权。这就很清楚了,不是他们好心,是咱们靠实力逼得他们让步。 现在安世东莞工厂已经重启生产线,首批 10 亿颗芯片 11 月 10 号就要发往德国大众,那些积压的订单正通过 72 小时快速通道处理。 更解气的是,安世中国现在强制要求所有交易用人民币结算,以前都是跟着美元转,现在轮到大众、宝马这些国际车企适应咱们的规则了。 这背后,是咱们在半导体产业的 "产能主权" 越来越硬气 —— 不仅掌控着安世 83% 的实体产能,中芯国际的 28nm 产线也已经能小批量试产,彻底打破了欧洲对前道工艺的幻想。 可能有人会问,这不就是一家企业的控制权吗?值得这么较真?当然值得! 这事儿往小了说,是保住了咱们花几百亿买来的产业资产;往大了说,是打破了美国和其盟友用技术封锁卡咱们脖子的企图。 之前美国制裁华为,断供 EDA 软件,想把咱们的半导体产业困死,但这次安世的胜利证明,只要咱们攥紧产能优势,卡住产业链关键环节,他们的封锁就是纸老虎。 看看现在的局面,荷兰虽然归还了控制权,但还想着搞些 "技术保护委员会" 之类的名堂,美国也还在背后施压。 这说明经贸博弈还没结束,但这次胜利已经给咱们立了个标杆:中国的产业利益不容侵犯,任何想靠地缘政治干预商业的把戏,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华为顶住制裁到安世收回控制权,咱们用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只要国家有决心、产业有韧性,就没有打不赢的硬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