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荷兰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7日,荷兰政府正式宣布搁置针对安世半导体的管制措施,同意向中国股东闻泰科技归还企业完整控制权。 作为回应,中国也将恢复安世半导体相关工厂的芯片出口供应,这场牵动全球汽车产业的供应链风波终于迎来转机。 这起事件的源头要追溯到两个多月前,9月29日美国出台新的管制规则后,荷兰政府次日就援引冷战时期的旧法,以“保障经济安全”为由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还将中方持有的近99%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甚至撤换了中方委派的管理层。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是全球车规级芯片的“隐形冠军”,其车规级MOSFET芯片全球市占率高达40%,一旦供应出问题,直接威胁到全球大量车企的生产,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当时就预警,若僵局持续欧洲汽车年产量可能减少120万辆。 荷兰之所以很快态度软化,核心是没摸清安世的产业链布局——它采用“荷兰设计+中国制造”的模式,欧洲总部主要负责研发和销售,而全球70%的芯片封测产能都集中在中国东莞工厂,欧洲晶圆厂产出的70%也得送到中国完成最终封装。 中国见状迅速采取反制措施,10月4日就实施出口管制,安世中国工厂也宣布独立运营,这让荷兰的接管陷入“控而不治”的困境,自家相关产业反而先受了影响。 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从大众、宝马等主流车企的核心部件,到消费电子、工业设备都离不开它。 而控股安世的闻泰科技是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并非国有企业,我看吧这次事件的快速解决,恰恰印证了关键产业链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 同时这也给科技企业提了个醒:国际合作固然重要,但核心产能和自主运营能力才是立足的根本。 近年来中国汽车芯片技术发展迅速,在成熟制程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正是这份硬实力,让我们在全球产业链博弈中占据了主动,也保障了自身的竞争力。 读者朋友你们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