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光量子计算的芯片化与工程化应用取得国际性突破。11月6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CHIPX)与图灵量子联合研发的“实用化大规模高速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从全球34个国家400余项尖端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大会最高奖项“领先科技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个量子计算领域获奖成果。

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颁奖仪式,CHIPX院长、图灵量子创始人金贤敏上台领奖(右六)
光量子计算路径因高稳定性、室温运行以及与现有半导体工艺兼容等优势,被视为实现大规模通用量子计算的前景技术路线。但通过成百上千个光学镜片搭建实验系统的传统办法,系统稳定性差、难以扩展、无法自由编程,难以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芯片化集成是光量子计算产业化的共识路径。全球范围内已先后建立了数条试验线和中试线,其中,CHIPX建设的中国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最早建成并率先通线,实现了从芯片设计、晶圆级制备、封装测试到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闭环,第一次使得光量子计算机成为工业级的产品。

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晶圆
CHIPX与图灵量子通过成熟的半导体微纳加工工艺,将大量光学元件高密度集成于6英寸晶圆,单片集成光子器件数量突破1000个,实现光量子系统的芯片化集成。研究人员攻克了晶圆级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量产技术;通过多维飞秒激光直写、光电共封装等核心工艺,实现芯片间光路无缝级联,单片集成度、传输损耗、带宽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线性扩展至百万量子比特级规模。

基于玻璃芯基板的光电融合共封
得益于自主可控的中试线和芯片化集成技术突破,光量子芯片研发周期从传统的半年缩短至两周,研发效率提升超10倍,解决了系统稳定性难题,实现高速可编程、可扩展的光量子芯片低成本、大规模制造。上海交大教授、CHIPX院长、图灵量子创始人金贤敏在大会现场发布成果时说:“我们不仅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构建了芯片级创新到系统级部署的全链条自主可控体系,还建立了可扩展、可工程的产业化方案。”

图灵量子新一代大规模可编程光量子计算机TuringQGEN2
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CHIPX联合图灵量子推出商用光量子计算机TuringQGen2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新光”产品奖,“量子-经典”混合智算解决方案荣获“互联网之光精品首发成果奖”。TuringQGen2采用量子-经典混合架构,系统支持超10万变量求解,单台超100量子比特张量网络,在化学、生物、金融等领域将复杂问题求解效率提升千倍以上。结合模块化、大规模混合集成技术,实现多节点灵活配置与通道扩展,在现有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HPC)可直接部署,并实现稳定运行。

图灵量子全栈自主可控「量子-经典」混合智算解决方案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CHIPX将与图灵量子、上海交通大学,持续深化“技术+平台+生态”全栈布局,金贤敏强调:“未来,我们将推动光量子芯片进入百万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计算时代,让算力像水电一样普惠。”CHIPX联合图灵量子打造了覆盖硬件、软件、平台与行业的全栈自主可控“量子-经典”混合智算解决方案,并率先落地“通算、超算、智算、量算”四算融合的新一代计算范式。通过将量子计算作为核心加速模块嵌入经典计算流程,已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为千行百业提供超越经典计算极限的强大的新型算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