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因为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中国空间站可不是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因为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中国空间站可不是“没消息”了,而是从“大张旗鼓搞建设”变成了“踏踏实实搞运营”。 前两年天天上热搜的中国空间站,怎么现在没声儿了? 每次听到这话,都想拉他们看看两组真实画面——国际空间站的内部镜头里,管线绕得跟老房子里的电线似的,设备堆得没个章法,连维修人员都得拿着图纸找半天线路。 其实咱们平时过日子就知道,真正靠谱的东西,从来不是靠“刷存在感”活着的。 就像家里的冰箱,刚买的时候新鲜,天天琢磨怎么用。 等用顺了手,制冷稳、不耗电,反而没人天天提它了——你总不能因为冰箱没动静,就说它不好用吧? 小区里的超市也一样,刚开业的时候人挤人,等大家习惯了每天去买东西,谁还会特意说“这超市真不错”? 中国空间站现在就是这个状态,从“建房子”的热闹期,转到了“过日子”的稳定期。 2021年天和核心舱发射那阵,我朋友圈里一半人都在转直播,连我妈都凑过来问“咱们的太空房子能住几个人”; 可到2022年底,“天宫”建好正式运营后,就没那么多“大新闻”了——航天员按6个月一轮换班,每次交接都顺顺利利。 反观国际空间站,现在倒是经常有消息,但没一条让人省心的。 前阵子看新闻,说它又漏气了,航天员穿航天服出去补了快7个小时。 之前还有一次供电系统出问题,好几个实验被迫停了两天。 查了查数据才知道,它都在太空待了二十多年了,零件老化得厉害,2023年光维修费就花了1.2亿美元,还得找十几个国家的人协调,光沟通就够折腾的。 它的新闻多,不是因为先进,是因为老出毛病,想不被关注都难,就像小区里总出问题的老房子,邻居们难免会议论几句。 有人拿吨位说事儿,说国际空间站400多吨,“天宫”才180吨,“小”就是落后。 这话真不懂行。 你买洗衣机的时候,会只看桶多大吗? 肯定得看洗得干不干净、费不费电、会不会经常坏啊。 “天宫”从设计的时候就没凑数,小到一颗螺丝,都是钛合金的,精度能到0.01毫米。 大到电缆接口,是咱们自己研发的,数据、电力、气路都能通,全系统就一套标准,所以舱里才整齐,故障也少。 国际空间站是上世纪90年代十几个国家凑出来的,每个国家按自己的标准造,美国舱用120V电,俄罗斯舱用28V电,只能靠转换器衔接,管线不乱才怪,维修的时候还得先查“哪个国家造的”,多麻烦。 运营起来差别就更大了。 国际空间站每年得从地面运8吨补给,光饮用水和氧气就占了一大半——它的水一半都回收不了,氧气还得靠地面送的“氧烛”。 “天宫”就不一样了,废水净化了能直接喝,氧气靠电解水实时造,每年只要1吨补给,还大多是实验用的东西。 能源方面也差得远,“天宫”的太阳能板是柔性的,轻得像布,还能跟着太阳转,发电效率是国际空间站的两倍。 人家那太阳能板用了二十多年,上面全是太空尘埃,发电越来越少,去年还断了个支架,临时少了两成电。 还有国际合作这事儿,以前咱们想参与国际空间站,美国说“技术要保密”,直接把咱们拒了。 现在不一样了,“天宫”建好后,主动邀请其他国家来合作。 意大利的探测器在上面待了一年多,捕捉到好几次伽马射线暴,成果还登了《自然》。 巴基斯坦的航天员正在咱们这儿训练,明年就能上“天宫”做实验。 不像有些项目,光说开放,实际上设备太老,连远程操控都做不到。 而且“天宫”没消息不代表没干活。 截至去年中,它已经做了180多项实验,比如那个“空间冷原子钟”,比地面的准10倍,已经跑了800多天没出问题。 还有种水稻,从种子到抽穗全看明白了,以后在太空种粮食更有谱了。 这些成果不用天天上热搜,却是真真正正推进科学的事儿。 听说国际空间站2030年就要退役了,到时候全球就剩“天宫”能长期住人做实验了。 咱们还计划2025年给“天宫”加个新舱,到时候能做更多实验。 现在没人提它,不过是因为它太稳了,稳到大家觉得“这很正常”。 等以后各国科学家都排队来“天宫”,说不定又有人会问“怎么到处都是中国空间站的消息”了——毕竟真正有本事的东西,不用靠热度证明自己,稳当干活才是真章。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