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锐评
种种迹象表明,旷日持久的中美贸易战有望在2025年10月底按下“暂停键”。以下从四个维度对可能的谈判终局作一前瞻:
1. 关税战
特朗普政府当年加征的关税已演变为“双刃剑”:一边削减了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一边推高了美国国内的通胀。随着美方痛感高物价对选民情绪的反噬,双方大概率同意把关税一次性降至“象征性低水平”,为两国企业重新打开市场空间。
2. 高科技与稀土管制
全面取消出口限制并不现实,但“精准放宽”已成默契。中方可能把轻稀土的许可流程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美方则对AI芯片与半导体设备实行“一案一审”的白名单制,两边同步释放善意,却又不放弃底牌。
3. “航行301”附加费
中方早已备好对等反制清单,而美方至今未实际开征该费用。既然“子弹都没上膛”,双方顺水推舟、同步撤销此项指控的成本最低,也最能为谈判营造氛围。
4. 实体清单制裁
这是最难松动的“硬骨头”。即便有所缓和,大概率也只是从“一刀切”改为“一案一审”,以换取中方在其它条款上的让步,整体松绑幅度有限。
综合来看,关税与“航行301”有望实现“一次性清零”,高科技与实体清单则进入“精准管控+个案审批”的新常态。贸易战不会彻底终结,但将转入“低烈度、可控、可预期”的2.0阶段。
热点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