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今天才知道一件事:美国的耕地面积比中国大,但粮食总产量要比中国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才知道一件事:美国的耕地面积比中国大,但粮食总产量要比中国少!这是怎么回事呢?仔细查资料,终于得到答案了。 说起这个事儿,我也是最近刷资料才搞明白的。明明美国土地广袤,耕地面积甩中国一条街,可粮食总产量却老是追不上中国,这里面门道可不少。2023年,美国可耕地面积大约1.57亿公顷,换算成亩差不多23.5亿亩,中国是1.2亿公顷,约18亿亩,美国多出30%还多。可产量呢?中国粮食总产69541万吨,接近7亿吨,美国谷物总产在5亿吨左右,玉米占大头3.8亿吨,小麦0.5亿吨,大豆1.2亿吨,水稻才0.1亿吨,总和加起来也就那么回事儿。中国谷物产量64143万吨,直接就把美国比下去了。这差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得从根儿上挖。 头一个原因,得说作物种啥的问题。美国农业那叫一个出口导向,种的东西多半不是给自己吃的。拿2023年数据看,美国农田里玉米占31%,大豆27%,小麦12%,水稻才1%。玉米和大豆加起来快六成,主要喂牛养猪,还大量卖国外。中国可不一样,主粮三巨头——玉米、稻谷、小麦——播种面积合计占全国耕地76.8%,玉米6.5亿亩,稻谷4.49亿亩,小麦3.54亿亩。这些玩意儿亩产高,玉米每亩上千斤,稻谷八百斤,小麦六百斤,大豆呢?就三四百斤。美国大豆是出口王牌,年产上亿吨,中国进口大豆也上亿吨,可自家不种那么多。美国这结构,产量高了也是饲料多,主粮少,自然总产上不去。中国种主粮为主,人口14亿,得吃饱啊,这布局直接拉开差距。 再一个,种地次数不一样。美国中西部大平原,气候干旱,一年多半一季,玉米从春播秋收,收完就歇着,土壤喘口气。南方加州水稻地勉强两季,但整体单季为主。休耕制度还管着,轮着歇田保肥力。2023年美国播种面积才9千万公顷左右,没全上。中国南方水乡不一样,早稻晚稻轮着来,一年两季三季常见,华北小麦玉米接茬,东北黑土区黑土地一收黑一播。总的来说,中国耕地利用率95%以上,几乎不闲着。美国呢?受出口订单影响,种多少看卖多少,部分地块干脆空着。人口才3.3亿,吃不完,产量就卡在那儿。中国自给率刚好,主粮进口少量,大豆进口多,逼着每一亩地都得榨干潜力。这多季多产的劲头,直接把总产量顶上去了。 化肥这事儿也得提。中国2023年农用化肥施用量5023万吨,美国同期才2000万吨左右。中国地少人多,化肥撒得勤,颗粒渗土里,作物长得壮,叶子绿,穗子大。亩产上去了,总产自然水涨船高。美国机械化牛,喷洒均匀,但总量低,靠土壤天然养分和转基因种子。美国玉米亩产742公斤,是中国1.7倍,小麦571公斤水稻亩产也高,可整体用肥少,产量上限被卡住。中国化肥多,三大主粮单产稳步爬,玉米亩产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0斤到现在1000斤,稻谷从300斤到800斤。这投入产出比,实打实拉动总产。 当然,不能光说这些硬件,美国农业现代化是真强,拖拉机GPS精准播种,转基因抗虫,亩产单项冠军多。可总产量拼的是综合,中国有底气。别忘了袁隆平等农业科学家的贡献。袁隆平搞出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3年成功,1974年湖南试种,第一代稻株高穗密,亩产翻倍。现在中国部分水稻区亩产世界第一,超1000公斤,无人能敌。超级杂交稻项目从1997年启动,2000年湖南示范田亩产700公斤,2011年破900公斤,2016年超1000公斤,2020年双季稻1500公斤。这技术不光本土用,还传到非洲东南亚,帮当地增产。袁隆平团队的海水稻2017年青岛中心成立,盐碱地亩产500公斤,杜拜沙漠实验也跑通。中国水稻亩产全球领先,三大主粮总产稳居第一,离不开这些实干。 水资源也是隐形推手。美国中西部雨热不同期,干旱多,灌溉水紧张,密苏里河密西西比河管着大片地,可效率不高。中国季风气候,雨水充沛,长江黄淮江淮水网密布,南方水稻灌溉方便,华北地下水虽有压力,但节水技术跟上。2023年中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比上年增0.8%,夏粮秋粮双丰收。美国单产高,但总面积没全动,总产就跟不上。 再看贸易,美国粮食出口全球第一,2023年玉米大豆卖疯,中国进口大豆占全球七成,但主粮自足。人口基数摆那儿,中国14亿张嘴,美国3亿多,吃喝拉撒需求天差地别。美国种得多卖得多,中国种得紧巴巴全吃光。这平衡,产量自然中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