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控还产生一个意外的效果,俄乌战争打不下去了。可以说,毫不起眼的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控还产生一个意外的效果,俄乌战争打不下去了。可以说,毫不起眼的稀土竟然改变了世界局势。没有了稀土,武器生产线不转了,高端芯片停产了,世界突然变得如此安静,看来中国才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最佳人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了个61号公告,把稀土出口的管控范围又扩大了一圈。原来管的那几种元素不够,现在又加上了钬、铒、铥、镱、铕这些关键金属。   这些名字看着生僻,其实个个是军工和高科技的命脉,用在导弹、雷达、激光器、芯片、光学设备上,没有它们啥都转不动。   同时,公告里还提到,凡是涉及半导体和国防用途的稀土出口,都要逐项审批。   更狠的是,就算是外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只要里头含有中国产的稀土,也得经过中国许可才能再往外卖。换句话说,这一下中国等于是把全球稀土供应链的阀门攥在自己手里。   很多人不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其实稀土虽然名字带个“土”,可一点都不普通。它是一类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比如镧、铈、钕、镝、铽这些,全是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材料。   导弹的制导系统要靠稀土磁体保持灵敏度,坦克发动机的高温合金得靠稀土抗高温,无人机电机用的永磁体也是稀土做的。   连夜视仪、雷达、芯片抛光剂都离不开它。没有稀土,导弹就成了瞎跑的铁疙瘩,坦克夜视仪也模糊得像老花镜,无人机飞不了几分钟就得掉下来。   中国之所以能一纸公告牵动全世界,是因为稀土这东西,谁都离不开,但能做到开采、分离、提炼、加工全链条的,目前只有中国。   全球稀土产量里,中国占了六成,加工能力更是超过九成。别看美国、澳大利亚也有矿,但他们多数是挖了矿送到中国加工。   因为提炼环节既费技术又污染大,西方国家嫌麻烦,早些年全放弃了。结果现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都绑在中国的产业链上。   这次中国稀土管控升级后,最先炸锅的是欧美的军工企业。因为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前线拼的不只是士兵的勇气,而是武器补给能力。导弹、坦克、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这些,全靠稀土撑着。   欧美给乌克兰的军援里,大量设备都含有稀土部件,现在供应被卡,生产线立刻受影响。   德国、法国的一些军工厂已经开始延迟交货,美国那边的导弹磁体和无人机马达库存告急。俄方也不好受,他们虽然有稀土矿,但纯度提不高,少了中国的分离技术,也做不出高性能的材料。   乌克兰本土倒是有一些矿,比如钛和锰,可惜战火把基础设施都毁了,要么在战区要么被俄方控制,根本运不出来。美欧一急眼,又盯上乌克兰地下那点稀土储量,想靠挖矿换援助。可真动手才发现,这活不是说干就能干的,矿藏品位低、缺乏设备,还得从头建提炼厂。没有中国那套工艺,挖出来的矿就跟石头差不多,根本用不上。   结果就是,俄乌战场的武器消耗越来越快,补给却跟不上。前线炮火密度下降,精确打击越来越少。不是双方突然变得讲道理,而是实在没了打下去的本钱。   导弹造不出,坦克修不好,无人机飞不远,这仗自然打不动了。有人开玩笑说,这次世界能喘口气,还得多谢中国给全球战争机器踩了脚刹车。   其实中国搞稀土管控,最初的出发点根本不是为了管别人打仗,而是为了保护自家资源。   以前国内稀土乱采乱卖,不光破坏环境,还把技术外流,很多高端材料流进了敏感领域,反倒威胁到了自己。中国这次的态度很明确:资源要用在刀刃上,技术不能白白送人,产业链得掌握在自己手里。   可有意思的是,这种出于自保的政策,结果却意外影响了全球格局。没有中国的稀土,西方的军工、芯片、新能源、航空航天统统卡壳。现代战争讲究“信息化”和“智能化”,说白了就是拼芯片和精密设备。   而芯片的制造同样离不开稀土——从抛光硅片的氧化铈,到控制电子流的掺杂材料,再到硬盘磁头里的稀土元件,全是关键材料。一旦这些供应断了,高端芯片生产线立刻停摆。   像英伟达、苹果这样的巨头企业都开始喊难,库存见底、生产放缓、成本飙升。电动车行业更是遭殃,钕铁硼磁铁短缺让特斯拉、宝马、福特的电机生产线都慢了下来。国际市场上稀土价格飞涨,从年初每吨几万美元一路涨到翻倍还不止。   面对这种局面,美欧当然想自救。它们成立各种稀土联盟,投资澳大利亚、加拿大、越南的矿场,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可问题是,矿能挖出来,提炼技术却还得靠中国。短时间内根本补不上。   有人说要建新厂,可那不是盖个房子那么简单,从环保审批到工艺调试,少说得五六年起步。再加上投资大、回报慢,很多项目最后都半途而废。   中国没出兵、没插手,只是把自己的资源管好,世界的火气反而小了。有人开玩笑说,这要真算起来,中国才是最有资格拿诺贝尔和平奖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