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联储现在巴不得中国能早点抛售美债?为啥他们一直不降息,因为他们很清楚,中国迟早

美联储现在巴不得中国能早点抛售美债?为啥他们一直不降息,因为他们很清楚,中国迟早会卖掉手里那7800亿美元的美债。市场上能接过这么大一笔美债的,恐怕只有美联储自己,所以他们一直在等这个机会。 美国国债规模已飙升至38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背后是财政赤字的持续扩大和政府借新还旧的常态化操作。中国作为曾经的最大外国持有者,手里的美债从2011年峰值的1.32万亿美元一路下滑,到2025年7月仅剩7307亿美元,减持幅度超过42%。这种渐进式调整并非仓促之举,而是外汇储备管理策略的体现。全球地缘风险加剧,美元汇率波动频繁,中国选择分散资产配置,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增持黄金储备就是典型举措,2025年前7个月已新增数十吨,总量逼近2300吨。这不仅稳住了外汇储备的3.2万亿美元规模,还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美联储密切关注这些动向,因为美债市场的稳定依赖外国买家,而中国减持的节奏直接影响收益率曲线。 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逻辑,说白了就是为了守住债市防线。2025年上半年,联邦基金利率稳在4.25%至4.50%,尽管通胀已降至2.5%附近,就业数据也趋稳,但鲍威尔一再强调政策路径不确定。核心原因是美债供给激增,财政部每月发行数千亿美元新债,如果利率过早下调,收益率会进一步走低,吓跑投资者。数据显示,2025年外国持有美债总额约9万亿美元,占总规模的22%,但主要买家有限。日本持仓1.15万亿美元稳居第一,却受日元贬值拖累;英国增至8993亿美元,靠金融中心优势吸纳资金;欧元区国家如比利时和卢森堡合计近5000亿美元,多为避险配置。中国减持后,这些玩家也难独力承压。联储通过量化紧缩每月缩减数百亿美元资产,积累缓冲资金,就是在等一个机会:中国加速抛售时,他们能以市场价介入,避免收益率飙升引发连锁反应。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TIC报告的精密计算。 中国减持美债的深层动因,离不开对美元信用的审慎评估。特朗普上台后,对外加征关税、对内减税扩支的政策,让美联储独立性备受质疑,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下滑。2025年3月,中国单月减持189亿美元,持仓降至7654亿;7月再甩257亿,创16年新低。这种“慢刀子”操作,避免了市场恐慌,同时外汇储备不降反升至3.28万亿美元。转向新兴市场债券和人民币计价资产,是明智之举。例如,与沙特推进石油人民币结算,阿美公司发行数百亿人民币债券,这直接削弱美元在能源贸易的霸权。美联储的模型显示,如果中国一次性释放1000亿美元,10年期收益率可能跳升50个基点,企业融资成本随之暴增。联储宁愿承受高利率下的经济阵痛,也要防患于未然,因为本土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虽增持8%,但远不足以填补缺口。 全球美债持有格局的洗牌,暴露了美国债务依赖的脆弱性。2025年,日本虽持仓微增38亿,但负利率框架限制其大举行动;英国猛增413亿,跃居第二,却面临脱欧后遗症;加拿大重返前五,增持658亿,多为养老基金需求。欧元区整体持仓1.87万亿美元,82%集中在少数国家,更多是短期避险而非长期投资。新兴市场如印度和巴西,储备规模不足4000亿美元,根本无力插手。中国减持的副产品,是黄金价格的持续走高,伦敦金市季度拍卖成交量翻番。这场调整不只关乎数字,更是全球货币权衡的缩影。联储的坚持,看似稳健,实则在赌中国不会“硬着陆”抛售。如果节奏继续缓行,债市波动仅0.03%,本土机构就能平稳接盘。但长远看,高利率已推高企业违约率至1.8%,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1.8%,这对美国经济并非好事。 这场美债博弈的本质,是大国间经济话语权的悄然转移。中国有序减持,不仅保住了外汇安全,还提升了国际合作主动权。联储的算盘虽精,却忽略了多元化的全球趋势。2025年,美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0.05%,市场未现大乱,但潜在风险犹在。如果中国继续“剥洋葱”式调整,联储的耐心或将耗尽。放眼长远,美元霸权松动,美债吸引力打折,美国需直面国内债务压力,赤字填补依赖新债发行,循环往复。高利率虽吸外资,但也加剧企业负担,经济增长乏力。这提醒各国,金融安全无小事,分散配置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