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野战部队怎么应对低慢小无人机组成的蜂群进攻? 根据公开报道,中国陆军野战部队近年

野战部队怎么应对低慢小无人机组成的蜂群进攻? 根据公开报道,中国陆军野战部队近年来已多次组织贴近实战的“反蜂群”演练,形成了“先探测、后干扰、再拦截”的完整应对链条,核心思路是“软杀伤”与“硬摧毁”结合、体系化分层防御。主要做法可归纳为四点: 1. 多维探测——让“蜂群”先被看见 部队把 TDOA(到达时间差)无线电测向网、便携式雷达、光电/红外塔、声学阵列等多型传感器混编部署,3-5 分钟就能在阵地周边搭起一张 5 km 级探测网,可同时识别 800 余种民用、自制和穿越机机型,实现“蜂群”一升空就被捕获、连续跟踪 。 2. 电子“软杀伤”——先断链、后骗航 发现蜂群后,首先启动大功率微波武器、导航诱骗器和遥控链路干扰机,对 GPS/北斗和 2.4 GHz/5.8 GHz 遥控链路实施定向压制,使大部分无人机悬停、返航或原地迫降;对速度高、机动性强的穿越机,则加大干扰功率使其直接失控坠落 。 3. 精准“硬摧毁”——分层火力补网 对仍突入 5 km 内的“漏网”单机或小群,依次投入:35 mm 以下小口径高炮与弹炮结合系统,实施面饱和射击;激光/微波定向能武器“点杀”重点目标;反制枪、网炮、拦截无人机等便携手段补充死角,形成 5 km-0 km 的梯度火力 。 4. 体系破击——打“母舰”断源头 演练中强调“蜂群”不是孤立目标,而是“有机整体”。陆军把侦察、火力、电抗单元纳入联合作战计划,优先打掉敌方远程投放平台(车载/舰载“母舰”)和地面控制站,实现“毁蜂于巢”,从源头削弱蜂群规模 。 通过上述“探测—干扰—拦截—破源”四步战法,参演部队在 2025 年 10 月央视公开的对抗中成功让“敌方”百架级蜂群大部分返航或坠地,仅剩不足 10% 突入核心防区即被补网火力击落 。这标志着我军野战防空力量对低慢小蜂群已具备体系化、实用化防御能力,后续还将把 AI 辅助决策、激光功率提升和“以蜂群反蜂群”等技术融入,继续完善应对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