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全面来袭,中国经济大转型已经正式开始。一夜之间,整个中国都在减产,光伏减产、水泥减产、钢铁减产、猪肉减产、汽车减产。持续了30年的产能大扩张正式宣告结束,而反内卷则被拔高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翻天覆地的大变局呢?答案是,国内外的大环境都不允许我们继续卷下去了。 国内这堆因扩张攒下的麻烦,早到了藏不住的地步,最直白的就是东西造得远超需求,企业只能靠压价抢市场,卷到最后连成本都收不回。 就说最火的光伏行业,前几年简直是扩产竞赛,企业都想着 “满产满销” 就能躺赢,结果 2025 年直接迎来价格雪崩。 新疆那家叫大全能源的硅料龙头,2025 年刚过三个月就亏了 5.6 亿,去年一年更是亏掉 27 亿,根源就是多晶硅价格跌到 32 元 / 公斤,还不到 2023 年上半年的三分之一,早就跌破 36.8 元 / 公斤的成本线,卖一公斤就得亏 4.8 元。 没办法,徐家父子只能砍掉六成产量,一季度只产了 2.5 万吨,全年计划也缩减到 11 至 14 万吨。可就算这样,行业大环境还是没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专家说了,2025 年全球硅料产能要到 350 万吨,需求却只有 177 万吨,差不多一半产能得闲着,这种情况下不减产就是纯烧钱。 猪肉行业的内卷更像是 “自作自受” 的循环。2025 年十月本该是猪肉消费旺季,结果现货价跌到 11.08 元 / 公斤,期货还创了上市新低,猪粮比价跌到 4.97:1,远低于 6:1 的盈亏线,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猪就得亏 200 到 300 元。 卓创资讯的数据更夸张,自繁自养的每头亏 206.91 元,外购仔猪的直接亏到 409.19 元。这一切的源头就是产能飙得太猛,截至 2025 年 8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 4038 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 3.5%,再加上养殖技术进步,每头母猪一年能多产 7 头仔猪,供应直接爆了棚。 可需求却不给力,南方高温、北方降雨影响消费,鸡蛋、牛羊肉还来抢市场,猪肉刚需地位都动摇了,旺季不旺反倒成了 “旺季站岗”,最后只能靠牧原股份这类巨头砍产能自救,一下就减了 19 万头母猪,年底还要再砍 13 万头。 传统行业的日子更难熬,钢铁行业 2025 年上半年粗钢产量直接降了 3%,跌到 5.15 亿吨,这可不是主动减产,而是实在卖不动。 水泥行业更惨,产能利用率跌到 60.9%,意味着近四成的设备都在晒太阳,中国水泥协会只能专门发文喊 “反内卷”,不然企业都得在低价竞争里耗死。 汽车行业也好不到哪去,产能利用率 71.9%,新能源车企前几年拼着命建厂房、扩产能,结果 2025 年只能靠价格战抢客户,特斯拉、比亚迪带头降价,不少新势力车企卖一辆亏一辆,最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得不出来发倡议,求大家别再卷价格了,再卷连研发新技术的钱都没了。 这些行业的乱象凑到一起,就成了宏观经济的大麻烦。2025 年 4 月,PPI 已经连续 31 个月同比负增长,工业品越造越便宜,企业利润被压得薄如纸。 工业产能利用率跌到 75.1%,比 2021 年三季度的 77.7% 降了不少,设备闲置着还得交维护费,简直是花钱养 “废铁”。追根溯源,不少地方政府招商都盯着热门产业,你搞光伏我也搞光伏,你上汽车项目我也跟着上,最后全国到处都是同质化产能,不内卷才怪。 国外的环境更没给 “内卷式扩张” 留活路。2025 年 9 月,中国出口增速虽然回升到 8.3%,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外需在减弱,而且贸易壁垒越来越密。 印度 8 月份直接给中国 PVC 加征 122-232 美元 / 吨的反倾销税,要知道印度可是占了中国 PVC 出口 42.11% 的市场,2025 年上半年就买了 82.47 万吨,这一下等于砍了近半出口路。 就算是我们主动管制的稀土、锂电池这些产品,虽然占出口比重不大,但也侧面说明靠低价卖初级产品的老路走不通了,得往高端走。更关键的是,中美战略相持阶段,传统贸易壁垒的影响还在,想再靠 “量大价低” 抢占国际市场,要么被加税,要么被指责 “倾销”,根本行不通。 政策层面早就看清了这点,从 2024 年政治局会议提防止 “内卷式” 竞争,到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整治内卷纳入任务,再到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码,反内卷已经成了硬要求。 市场监管总局直接推出 10 项措施,专门盯着光伏、电池、汽车这些卷得最凶的行业,逼着企业从 “拼产量” 转成 “拼品质”。 所以不管是光伏砍产、猪肉去产能,还是钢铁水泥控量,本质上都是在给过去的 “扩张后遗症” 治病,从 “造得多” 转向 “造得好”,毕竟再卷下去,企业没利润,行业没未来,经济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