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破局与重构:中国VR产业向“全天候陪伴”生态迈进 —从2025世界VR产业大会看技术突破与生态变革

【好品牌科技网讯】当媒体朋友们在南昌VR科创城体验“中国月球探索工程”时,火箭升空的轰鸣与月球表面的尘埃触感正通过六自由

【好品牌科技网讯】当媒体朋友们在南昌VR科创城体验“中国月球探索工程”时,火箭升空的轰鸣与月球表面的尘埃触感正通过六自由度交互技术精准传递——这不仅是虚拟世界的奇妙旅程,更是中国VR产业向“全天候陪伴”生态跨越的缩影。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江西省VR及相关产业营收突破1100亿元,全国VR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43.8%,稳居全球首位。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VR相关企业超3.5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企业2400余家,“2025中国VR企业50强”中超六成企业营收破亿,北京、江西、广东及长三角地区已形成“研发—制造—应用”梯次布局。

技术破局:硬科技驱动生态重构面对“头晕、眼累、交互生硬”等用户体验痛点,产业界正通过“硬科技+软生态”双轮驱动实现突破。青岛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的智能眼镜完成中试,凭借轻量化设计、多模态交互能力及亲民定价,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南昌世宏高泛亚科技通过VR引擎轻量化与算法优化,将文物数字孪生复刻时间从1—2天压缩至2—3小时,资源占用率降至行业领先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指出,VR正从1.0向2.0阶段演进,需强化智能化、互通性、演变性技术创新,而超高清微型OLED屏、低功耗专用芯片等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仍是关键。

生态重构:政策牵引与产业协同2022年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鼓励元宇宙技术创新应用。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虚拟现实专委会副秘书长胡春民强调,跨领域生态协同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硬件与内容适配效率、行业应用标准化程度需提升。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副主任刘宁则指出,中小终端品牌需加强检验检测与中试验证能力,避免技术研发脱离市场需求。

破圈之路:从体验点到生活圈为打破“VR只是玩游戏”的刻板印象,深圳市虚拟现实产业联合会会长谭贻国建议在全国主要城市商场、社区、学校设立体验点,推动VR在亲子教育、远程亲情互动、家庭娱乐等场景应用。我国知名品牌专家、商圣范蠡研究院院长、好品牌科技网CEO范贵宾进一步指出,VR产业“破圈”需构建“品牌信任链”:“要让VR从‘科技展品’变为‘生活伙伴’,必须依托知名品牌背书降低用户试错成本。”例如,与教育机构联合开发“VR课堂”标准化课程,或联合家电品牌推出“家庭娱乐套装”,通过高频场景渗透培育用户习惯。结合《消失的法老》等爆款IP的“体验点+内容生态”模式,可形成“体验—留存—传播”的闭环,最终实现从“场景式应用”到“生活圈标配”的跨越。

站在关键爬坡期,中国VR产业正以“技术破圈、生态重构”为双翼,向“全天候陪伴”的终极目标迈进。正如丁文华院士所言:“抓住战略机遇期,VR技术必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在这场“持久战”中,政策、资本、市场的三方共振,正在书写属于中国VR的崭新篇章。

—————————————

【编辑】:刘鹏

【责编】:张唯

【审核】:范贵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