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温知意
编辑|温知意
11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出一份罕见的“紧急提醒”,要求所有在刚果(金)东部的中国公民“立即撤离”。

这不是一次常规的安全提醒,而是行动最紧急的一次官方警示。为什么外交部会如此罕见地“拉响警报”?
刚果金,这个非洲中部的资源大国,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让“回国”成为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
刚果金的“资源诅咒”有多狠?刚果金不缺资源,甚至可以说富得流油。钴矿储量全球第一,占了全球一半;金矿、铜矿、钻石也都排在世界前列。但就是这么一个矿产天堂,人均GDP只有500美元,不如缅甸。
全国超过七成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很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资源没有给刚果金带来繁荣,反而成了混乱的导火索。谁控制矿区,谁就掌握财富,于是战争、军阀、武装组织就在这里上演了一场又一场血腥夺矿战。

东部地区成了战乱的常驻舞台,而这正是大量中国企业和工人从事矿产开发的核心区域。一方面是钴矿这种“新能源黄金”价值飙升,吸引着全球资本;另一方面是贫穷、失序和暴力让这块土地成为危险的黑洞。
结果就是:有矿的地方就有火拼,投资者和工人也就成了“提款机”和“绑架对象”。这不是商业风险,这是人命关天。
武装组织抢矿成常态,中国人成了“明抢目标”刚果金东部的战火不是偶发,而是有组织、有支持的长期战乱。以“M23”运动为例,这支地方武装背后有卢旺达撑腰,不仅击溃了刚果金政府军,还直接控制了多个矿区。
政府军节节败退,地方政府基本瘫痪,武装组织和黑帮成了“实际管理者”。对这些武装集团来说,外国矿企尤其是中国企业,就是现成的目标。

他们要钱、要设备、要控制权,甚至直接掠夺矿场。很多中国员工在这种环境下,不仅面临抢劫勒索,还要担心被当作人质绑架。司法系统形同虚设,报警如同石沉大海;安全靠自己,撤离才是唯一靠谱的保命之道。
这场战争不仅是枪炮的对撞,更是资源的争夺与分赃。谁不想分一杯羹?但没人愿意做牺牲品,尤其是被绑上“钴矿战车”的中国公民。
如果说战乱让人不得不走,那现实条件又让撤离变得异常艰难。刚果金的基础设施落后到何种地步?全国3.5万公里的公路中,只有23%还能算是“能走的路”,其余基本就是“烂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雨季一到,直接断路。

更别说高速公路了,根本就没有。多数矿区员工居住在偏远乡村或山地,出行靠卡车、摩托车,甚至靠步行。一旦战火蔓延或道路中断,哪怕你急着走也走不了。这种“想撤难撤”的现实,才是外交部这次警告措辞格外严厉的真实背景。
更棘手的是,除了战火,还有病毒。埃博拉正在刚果金流行,这种致死率极高的病毒,在国内属于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当地医疗资源匮乏、防疫措施几乎为零,一旦感染,几乎等于判了死刑。撤离不仅是为了躲子弹,更是为了避瘟疫。

矿产利益值钱,但命更值钱很多人不愿撤离,是因为“钴矿就是金矿”,眼下正是赚钱的好时候。但再多的利润也比不上命重要。外交部这次明确强调:安全回家比赚钱挖矿更优先。不要幻想等局势好转,不要寄希望于武装组织讲规则,也不要指望出事后能有人及时救援。
在刚果金东部的中国企业和员工,绝大多数都从事矿产开采,工作地点往往就位于战乱最激烈、交通最困难的地区。

一旦局势全面失控,没有任何力量能确保你的安全。撤离虽然麻烦,代价高,但留下的代价可能是无法承受的生命损失。
撤离不是恐慌,是清醒;不是退缩,是远见。在局势恶化之前主动撤出,才是对自己、对家人、对国家负责的态度。
刚果金东部的局势,不是小打小闹,也不是短期风险,而是长期动荡、深层问题的集中爆发。从资源诅咒到战乱失控、从基础设施崩塌到疫情蔓延,每一个问题都在指向同一个结论:这里已经不适合中国公民继续停留。

外交部的“紧急提醒”,不是在制造恐慌,而是在为每一位公民争取最后的安全窗口。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提醒,而是一次明确的红线。谁还在犹豫,就可能错过最后的离场机会。矿还在,机会还在,但命只有一条。
回家,才是最稳妥的投资。
参考资料
大皖新闻 外交部紧急提醒刚果金东部地区中国公民撤离,当地中国人:已有人撤离,外出要大兵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