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特朗普搞了个AI“创世纪计划”,给人乍一看真的像电影《终结者》里那样,感觉美国人工智能要迎来再一次大爆发了。
然而仔细看看,除了计划名字取得花里胡哨,其实大白话就是搞一个人工智能实验科研平台,让美国科学界借助这个平台取得一些成果,运气好的话平台可以升级成科研生态圈。
整个“创世纪计划”本质上还是一个科研愿景或者说任期目标,并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真的开辟AI新纪元,也跟其他跨学科合作的策略布局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不可否认,美国的AI产业这些年一直处于领跑状态,硅谷之火在AI时代烧的更旺了。将来说不定不止有生活服务AI产业,连科研前沿都要AI领跑了。
要知道科研领域被誉为人类脑力劳动之巅,也是真正的职业金饭碗,AI要是对于科研变得不可或缺,也就意味着不需要那么多的脑力劳动了。底层科研工作者瑟瑟发抖。
而美国全球唯一的竞争对手,中国这几年奋力追赶,正在逐渐弥补双方的差距。

1.老牌产学研强国落后了
但被视为极有可能是下一次产业革命、提升生产效率的AI领域,全球怎么就只剩中美了?其他那些老牌科研强国呢?
亚洲诺奖之王日本何在?欧洲工业触手怪德国法国呢?软件霸道总裁印度忙啥呢?
日本、韩国面临人口少子化而且过度集中于大城市,需求消费端没有太大的未来潜力;德国法国的研发端乏力,需要德法好好坐下来谈谈联合的事儿。
印度虽然软件业一直很强,但缺乏整体产业升级的调控大手。其实它做了这么久的外包,更应该有能力和意愿搞点大动作,但很遗憾在AI时代,软件产业已经不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了,如果现在不跟上,那就步步跟不上了。
2.AI产业需求消费带来新的职业机会
我们首先不要看供给端,供给端容易有产业泡沫,即使是美国硅谷的甲骨文、英伟达等公司也在左手倒右手,左脚踩右脚上天。其他国家的AI产业就更不用说了。
看看需求端就知道,AI能应用的下游市场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基础建设这两个领域,其他的像医疗、教育、商业、科研等领域也有潜力,但是现有空间不算很大,应用规模起码小一到两个数量级。
因此出于现实的产业投入产出考虑,全球体量上目前最需要AI的,也就只有中美两家了。
美国的优势在于供给端的市场优势和整合重塑全球制造供应链的能力;中国的优势在于需求消费端的市场优势和基础建设升级的长期信心。
很多年前,大家一直在讨论第四次产业革命会是什么,什么时候来?但AI算法时代下,即使AI本身还只是一个算力模型,下一次的产业革命也一定会有AI赋能。
在AI赋能各行各业的过程中,未来一定会淘汰一些“织布机”行业和岗位,这是趋势无法改变;但谁能够运用好AI,就会有新的竞争优势和未来。

我们可以想象,也许10年后我们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打工人上班,车里的人工智能AI用着免费流量,开启无人驾驶;天空里无人机紧张有序地送外卖;到了公司上班内容也只是检查AI工作的进度,做出下一步的安排;下班后咨询一下AI最近腰酸背痛怎么办;晚上锻炼,居家服务机器人进行私教指导;而家里的环境都是恒温恒湿,因为AI搞定了可控核聚变,电费变得很便宜......
你觉得AI产业会抢走饭碗还是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欢迎评论区讨论喔!
如果喜欢的话,向各位观众老爷们求个关注求个关注求个关注!我是大超,这里聚焦社会热点最前沿,我们每天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