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亲送老蒋回南京,走前,老蒋对张学良说:“”汉卿

古今漫谈 2025-07-30 09:45:35

1936年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亲送老蒋回南京,走前,老蒋对张学良说:“”汉卿,我看你不用送了。南京方面,恐怕有人不会原谅你,去了反而有麻烦。

在1936年,张学良采取了强硬的立场,迫使蒋介石共同救国,最终却在事后遭到了蒋介石的报复。蒋介石曾多次决定处决张学良,宋美龄不仅阻止了蒋介石的决定,还威胁他:“你要对他做出不利的事,我立刻离台,并把所有的事情公之于众。”张学良后来得知后,非常感激地说:“蒋本来想杀了我,但我没死,全是蒋夫人帮我,蒋夫人就是我的保护神。” 回顾张学良的早年,1912年,张作霖开始崭露头角,张学良也跟随父亲来到奉天,开始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并开始了他自己的发展之路。张作霖有九个孩子,他自己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非常崇尚有学问的人,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成才,于是请了家庭教师为子女授课。 老师杨景镇是一个博学之士,却很守旧,他坚决要求留长辫,不肯剪发,并且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这些观念并不能完全说服张学良。张学良常常和老师发生争执,甚至触怒了他。尽管如此,张学良并未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反而更渴望通过自己对政治和时事的观察,来形成自己的见解。他常常偷偷听父亲与客人们的高谈阔论。 张学良的一篇作文《民主国之害甚于君主》令他声名鹊起。在文章中,张学良批判了许多守旧的思想,并通过更加先进的角度来思考民众与君主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人不应被困在固有的观念中,而应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然而,这篇文章却让老师非常愤怒,认为张学良过于反叛,触犯了传统思想。从此,张作霖不再强迫张学良继续在私塾读书,给了他更多的自由与发展空间。

1936年12月25日的西安,寒风刺骨。在机场,蒋介石准备登机返回南京之际,转身对张学良说:"汉卿,我看你不用送了。南京方面,恐怕有人不会原谅你,去了反而有麻烦。" 西安事变爆发于1936年12月12日,这场震惊中外的政治军事事件,其根源要追溯到更早。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被迫南迁。在此后的几年中,张学良多次向南京中央政府建议对日作战,但始终未得到积极回应。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让许多主张抗日的军政要员深感失望。 事变发生后,国内外舆论哗然。各方势力纷纷介入调停,其中以宋美龄和周恩来的斡旋最为关键。经过激烈的谈判,各方最终达成了和平解决的方案。蒋介石在被扣留期间虽然毫发无损,但其威信难免受损。为了挽回这一局面,张学良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 这个决定的背后,实则暗藏多重考量。首先,张学良希望以此证明自己并无加害委员长之意,也无觊觎权位之心。其次,他深知若要实现联合抗日的目标,必须确保谈判达成的协议得到切实执行。更重要的是,作为东北军的统帅,收复故土始终是他心中最大的牵挂。 然而,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这一决定持谨慎态度。他特意找到张学良,告诫他要三思而行。周恩来深谙政治的残酷性,他担心张学良此去南京,恐怕难以全身而退。但张学良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他认为个人安危与民族大义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张学良对古董字画的收藏,最初源自于他与忘年之交郭松龄的深厚友谊。郭松龄不仅是张学良的老师,更成为了他的朋友和知己。在相处的过程中,郭松龄对张学良的天赋非常看重,二人逐渐从师生关系转变为忘年之交。郭松龄倾囊相授,不仅教给张学良知识,还将自己珍藏的古董字画赠送给他,作为友谊的象征。

有一次,张学良在天津的一个破旧书店里偶然发现了一幅画。画上有污渍,甚至没有署名,许多人可能会把它视为无关紧要的作品。但张学良凭借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觉得这幅画必有非凡的背景。他将画带回家,经过仔细研究后,带去专业人士那里鉴定,结果果然是名家李唐的真迹。 1931年,由于家庭矛盾,他与妻子谷瑞玉的婚姻关系破裂,最终两人离婚。之后,在天津的一次舞会上,张学良认识了赵四小姐。赵四小姐,原名赵一荻,出身于显赫的家庭,容貌端庄、才智过人。她深深地被张学良吸引,在日记中写下了对张学良的深情,虽然她知道他已有妻室,但仍为自己的爱慕而感到苦涩。 张学良也被赵四小姐的才情和聪慧所打动,两人走到了一起,感情迅速升温。不久后,赵四小姐怀孕了,张学良的妻子余凤至虽然知道真相,但却表现得非常宽容,主动邀请赵四小姐来大帅府住,还帮忙准备婴儿用品。 1991年,张学良前往美国旅行,他首先去了加州,后来又受邀到纽约,在贝太太的邀请下,他度过了几个月的惬意时光。贝太太每日为张学良安排活动,带他去看赛马、去华盛顿,还曾一起前往大西洋城。他们的日子过得轻松愉快。 赵四小姐则每隔一段时间从加州赶到纽约,催促张学良早点回去,但张学良依然不急不忙。直到他91岁生日过后,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贝太太。张学良曾在赴美前说,他要去看“女朋友”,这让许多人感到惊讶,但张学良却轻松地回答:“我曾调动过千军万马,调动几个女人算什么!”

0 阅读:45
古今漫谈

古今漫谈

解锁无限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