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冬天,辽宁沈阳,一对军人夫妻回老家时,在沈阳站前的珍贵合影。丈夫是标准的军人装饰,军用棉帽,草绿色棉衣棉裤,领章帽徽一应俱全;妻子则穿着很随意,一件草绿色色军大衣,没戴帽子,没有领章,裤子却是天蓝色的便装。两人都脚蹬黑色皮鞋。这对夫妻应当是部队干部,回家探亲时的留影。
1988年的冬天,东北的沈阳冷得刺骨,那时候火车站人来人往,回家探亲的军人身影随处可见。这张照片里的夫妻,丈夫的装扮是标准的军人模样,草绿色棉衣棉裤,军用棉帽上帽徽醒目,领章缝得一丝不苟,透着部队的纪律感。那会儿当兵的,尤其是干部,穿军装回家是种身份的象征,也是家人的骄傲。部队里发的棉衣厚实,能扛住东北的寒风,黑色皮鞋擦得锃亮,走起路来咔咔作响,站那儿就是个挺拔的标杆。 反过来再看妻子,穿着就随意多了。一件草绿色军大衣倒是部队风格,可底下配的天蓝色便裤明显是自个儿的衣服,没领章也没帽子,头发估计还被风吹得乱糟糟。这身打扮乍一看不搭,但细想想又挺真实。那年代,军嫂不少是部队里的文职或者家属,能穿件军大衣不稀奇,可裤子这种细节就透出生活味儿了。天蓝色便裤在80年代算时髦货,可能是在地方买的,回家路上随便套上,既保暖又带点个人喜好。两人脚上都是黑色皮鞋,估计是部队发的标配,结实耐穿,走长路不怕磨。
这对夫妻大概率是部队干部,回家探亲拍下这张合影。那时候部队生活条件有限,干部虽说比普通士兵好点,但也没多富裕。探亲假不多,坐火车从部队到沈阳,再转车回老家,路上颠簸不说,还得赶时间。沈阳站前是东北交通的大枢纽,每天人挤人,他们能在那儿停下来拍张照,估计是特意找了个照相师傅,留个念想。丈夫穿得齐整,可能是想让家里人看到他当兵的模样,妻子随意些,兴许是路上图舒服,也可能是压根没把拍照当回事儿。 再说说那个年代的军旅生活。80年代末,部队还是老一套的管理,训练苦,纪律严,尤其是东北的冬天,冷得能把人冻僵。干部得带兵,得开会,还得写材料,忙起来没日没夜。探亲假一年也就那么几天,攒着劲儿回家看看爹妈、媳妇、孩子。那时候交通不便,从部队到沈阳可能得坐一天一夜的绿皮车,车厢里挤满人,窗户上全是哈气,行李架上塞满大包小包。下了车,站前广场冷风一吹,冻得直哆嗦,但看到老家的方向,心里又热乎起来。
军嫂的生活也不轻松。妻子可能是部队文职,或者干脆就在家属院里操持家务。那年代物资匮乏,买点啥都得排队,冬天烧煤取暖还得自己扛柴火。丈夫常年在部队,她得一个人带孩子、管家,偶尔还能跟去部队住几天,穿件军大衣也算沾点丈夫的光。可这天蓝色便裤,又像是她给自己添的小乐趣,80年代的流行色,年轻女同志谁不想赶个时髦?她没戴帽子,可能是路上嫌麻烦,也可能是压根没在意,反正回家了,舒服最要紧。 再说沈阳站前,那地方在80年代就是个大舞台。火车站人流如织,卖东西的小贩吆喝不断,回家的人提着大包小包,脸上冻得通红。这对夫妻能在那儿拍张照,估计是赶车空隙里的小奢侈。那时候照相不便宜,得花几毛钱找个流动摄影师,站好了摆姿势,咔嚓一声就成了。丈夫站得直,妻子挨着旁边,雪花落下来,背景里可能是模糊的人群和站牌。这张照片留下来,成了他们回家路上的见证,也成了那个年代的小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