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国军师长李铁民被解放军包围,在覆灭前,他叫嚣着:“老子就是死在这里,也要他们给我陪葬!”,竟下令要枪杀一百多名地下党,少将高参韩君明劝道:“兄弟,我们还是留条后路吧!”
李铁民是“倒戈将军”郝鹏举的老部下,早年跟随郝鹏举加入西北军,投入冯部,后来郝鹏举改投老蒋,抗战时期,1941年,郝当了日伪司令,李铁民也跟着一起当了汉奸。
抗战胜利后,郝又投到老蒋名下,李铁民也摇身一变成了国军师长。
1946年初,郝鹏举率部进攻山东解放区,为保存实力,率部起义加入我军阵营,其部改编为“华中民主联军”。
但起义后的郝鹏举,将其军队视为私产和政治投机工具,拒不接受我军提出的改造方针,并于1947年,趁国民党进攻解放区时,逮捕了我军派驻的政治代表朱克靖和在山东地区的干部,以此作为“投名状”,再次投靠了国民党。
但郝鹏举轻视解放军的实力,叛变不足半月,郝便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在逃亡时被击毙。
郝鹏举死后,李铁民侥幸逃走,听说老上司死了,他心里却特别高兴,因为在郝的残部中,,总共也就两个师,而李铁民的第一师兵力最多,他又是师长,就以为残部司令非他莫属。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老蒋把毕书文抬上了代理司令的位置,李铁民做了一个白日梦,心里愤愤不平,此后处处与毕书文作对。
没过多久,李与毕的矛盾就达到了白热化,李恨不得吃了毕书文,就在此时,又一个难题摆在了毕书文面前。
1947年5月,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兵力逐渐不足,而国民党对于非嫡系部队,向来采取或打压或吞并的政策,此时陈诚便看上了郝鹏举的残部。
于是,老蒋把毕书文叫到南京,让他把部队带到江南接受整训和改编,毕无奈答应,但心中不服,他心里明白,部队一到江南,还有他什么事呢?
毕书文从南京返回时,特意绕道去了一趟上海,去找了韩君明。
韩君明也是郝鹏举的老部下,但二人并不和。当年郝鹏举率部起义时,郝带着自己的妻妾坐在小汽车内,而他作为政治部主任却只能步行,对此很不满,于是就抱怨了几句。
郝听说后,就刻意打压韩,把他调离本部,把他外派到北平、上海去与民主人士拉关系。
毕书文不愿被老蒋吞并,到上海找韩君明,希望通过他从中疏通,与民主同盟的章伯钧、张云川见上一面,表达自己愿投靠共产党,再请民盟向中共疏通,但遗憾的是,当时章、张二人不在上海,毕的想法也无从实现。
毕心灰意冷地回到盐城,为了与李铁民抗衡,同时避免被老蒋吞并,他将韩君明抬上高参的位置,还有一些西北军的老部下也被他提拔上高位。
但李铁民偏偏和他作对,李并不认为被蒋吞并是件坏事,至少对于他是一件好事,他手中掌握着残部的大部兵力,一旦改编,他认为必能取代毕,当上司令。
李铁民为人圆滑,善于投机,他向上汇报说毕书文有“通共”嫌疑,使毕不再被蒋信任。果然不久,李便被召到南京,受到陈诚接见,对他那是一顿猛夸,此后,陈诚还把他的第一师调到了盐城,将毕书文的司令部及其直属部队从盐城调往东台,盐城的防务全权交由李铁民负责。
李铁民终于大权在握了,不过也只是秋后蚂蚱了。
李逼走了毕书文,为了讨好国民党,一到盐城,就下令大力搜捕盐城的地下党,一口气抓了一百多名。
韩君明见状,十分担忧,虽然身在国军,但他早已看透国民党的腐败,心中的天平早已倾向共产党。
但由于他权力不大,无法左右局势,对于李铁民的疯狂行为,也只好默不作声。
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第11、12纵队从四个方向朝盐城逼近,只用了一周便将盐城完全包围。
之后解放军向盐城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郝鹏举残部曾经投靠过共产党,对我党的政策十分了解,知道优待俘虏,因此反击力度很小,都等着李铁民一声令下就投降。
但李铁民此时哪敢投降,他刚刚迫害了那么多地下党,一旦被解放军活捉,那老上司郝鹏举就是他的下场。
所以,此时的李铁民内心是十分崩溃的,他想来个鱼死网破,即便自己死了,也要拉上地下党垫背。
于是,他这边抵抗,另一边就下令要将关押在城内的百余名地下党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韩君明听说此事后,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冲进李铁民的办公室,劝阻道:“真把这些地下党杀了,你必死无疑,若主动投降,或许有一线生机。兄弟,我们还是留一条后路吧!”
李铁民对此很怀疑,韩继续劝他,说:“你若投降,如果放了这么多地下党人,解放军肯定会算你是‘戴罪立功’,怎么说也会从轻处置!”
李犹豫不决,让韩去问其他人的意见,结果大家都主张投降,李无奈之下,只好下令不处理百名地下党,并派韩出面与解放军交涉,最终率部投降。
李铁民、韩君明投降后,韩的结局比较好,建国后,他主要负责基督教会的一些统战工作,而李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他罪不可恕,最终被押送到河南省公安厅,受到了应有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