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月,四架美军战机闯进我国领空,上级下令击落敌机,但导弹营长陈辉亭敢抗

史海奇报屋 2025-07-22 00:09:59

1968年1月,四架美军战机闯进我国领空,上级下令击落敌机,但导弹营长陈辉亭敢抗命不打,谁知战后,军长不仅没追责,反倒登门道谢。 1968年1月,中国广西宁明的机场上,地空导弹二营营长陈辉亭正指挥着紧张的战备状态。 那时正值越南战争激烈进行,美军战机时不时在中国边境上空出没挑衅。 中国为此专门引进了苏联的地对空导弹系统,在边境地带建立了严密防线。 命令来了,清楚得很——打下来!四架嚣张的美机闯咱们家门了,不开火等什么?换了别人,立功心切也好,执行命令也罢,导弹按钮估计早按了。陈辉亭呢?他偏敢顶着“违反军令”这顶吓死人的大帽子,对着听筒吼:不能打!坚决不能打! 为啥?他脑袋瓜子清醒,心悬到了嗓子眼。老陈太清楚这导弹的性能底细了。那会儿用的是苏联货,系统反应有点迟钝,导弹飞出去,打不打得中高速飞行的目标还两说,更致命的是这导弹是拖着“辫子”的(雷达指令制导)!万一没打中,导弹失控乱飞,砸到哪个山头或者越南那边去,算谁的账?这后果,比放跑几架敌机可严重一万倍!责任背不起,老百姓的命伤不起!他赌上自己的前程甚至命运,选了最保守也最稳妥的路——目送敌机飞走。这担子,不是一般沉。 结果咋样?军长跑来找他,不是问罪,是紧紧握手加感谢!为啥?军长心里透亮,事后专业分析也印证了:陈辉亭这临场判断,绝了!完全正确。没打,表面看丢了面子,实际上规避了一场可能无法收场的大祸。这比盲目打下来,更显本事和担当。 这个故事猛一听挺提气,但细想挺有意思。它戳破了一个我们常见的迷思——军人就该无条件服从命令?绝对的“服从是军人天职”?对是对,但上战场不是走正步那么简单。生死之地,瞬息万变,好样的指挥员,心里得有杆秤,一头是命令,一头是实情和自己的判断。当死命令和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冲突时,像陈辉亭这样有勇气、有智慧、敢扛住上级压力去“抗命”的,才是真正的大担当。他们看似“胆小”,恰恰是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大勇压制了个人冒进的风险。 反过来也说明一个问题:为啥他最终能被理解和感激?因为有军长这样懂行、讲理、不搞“唯命是从”的领导。如果碰上死脑筋、只图面上光鲜、不问后果的主儿,陈辉亭再有道理,十有八九也完了。这“不追责反道谢”,某种程度上是遇到了明白人、遇到了理解战场复杂性的上级,算是时代的幸运吧。说到底,战场需要硬骨头,也需要明白脑子,更需要能容得下这种明白脑子的氛围。

0 阅读:1
史海奇报屋

史海奇报屋

屋内奇报,历史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