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2024年,云南一96岁退休教师去世,学校翻找资料才发现:这个老教师居然获得过3次特等功,还活捉了国民党陆军副司令汤尧!家属:他从未提起过。 2024年,在昆明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夏天,年过九旬的郝珍富老人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一辈子都在昆明市第九中学和一所高专教书,几十年如一日,过着没有什么波澜的日子。 这新闻让人鼻子发酸,更让人肃然起敬。郝老爷子这“深藏功与名”,藏得太深!特等功啊,三次!还活捉过汤尧这种重量级人物,这功劳放今天,妥妥的国家级战斗英雄,宣传机器早就铺天盖地了。可你看看他,硬是把这段烈火青春叠好压箱底,半辈子甘于在讲台这个小小阵地耕耘,仿佛那些惊天动地的战绩,跟他手里沾的粉笔灰一样平常。 有人说,这是多么伟大的淡泊名利。绝对值得敬佩,没话说!但我们咂摸咂摸,这是不是也映照出我们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我们对英雄的定义,是不是有点太单一了?好像非得是在惊天动地的大场面里闪光才算“英雄”、“有价值”,像他这样默默教书育人,没奖章没名气,难道就“平常”了? 翻翻看我们的主流叙事,聚光灯总偏爱那些风口浪尖的人物,牺牲奉献得轰轰烈烈,才容易被人记住传颂。像郝老师这样的英雄,偏偏选择让光环熄灭,回归讲台,像水融进水里。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战场舍生忘死,更在于尘埃落定后的那份极致的低调、那份对平静生活的坚守和对教育的纯粹热爱。他清楚得很:和平年代,教书育人、把知识传给下一代,同样是建设国家,同样是战场,只是没有硝烟。 别总被光芒万丈的瞬间闪花了眼,忽略了平凡岗位上的巨大价值。郝珍富老人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主义,有时恰恰是在辉煌之后甘于平凡,并在平凡中持续发光发热。他沉默的背影,比任何挂在墙上的勋章都更有分量。这份几十年如一日的朴素付出,这份对功名的极致淡泊,本身就是最深沉有力的爱国主义。
等我干教师发财了,就和你结婚。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