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贺龙
开国十位元帅是没有争议的,十大将军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取代任何一位元帅。新中国成
开国十位元帅是没有争议的,十大将军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取代任何一位元帅。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开始实行军衔制,十位元帅和十大将军的名单成为焦点。朱德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党,领导南昌起义,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任红军总司令,长征中指挥部队突破重重封锁,抗日战争担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统筹大局。彭德怀1928年入党,领导平江起义,建立湘鄂赣根据地,长征攻占娄山关,抗日组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指挥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战役设伏歼敌。林彪1925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突破腊子口,抗日指挥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领导辽沈战役,围困长春攻克沈阳。刘伯承1926年入党,早年护国战争,长征四渡赤水,抗日开辟太行根据地,解放战争上党战役山地设伏,领导淮海战役。贺龙1926年入党,参加护法战争,建立湘鄂西根据地,长征强渡大渡河,抗日贺家池战斗,解放战争参与辽沈战役攻占锦州。陈毅1923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长征坚持南方游击,抗日领导新四军,孟良崮战役围歼国民党师,解放战争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罗荣桓1927年入党,参加秋收起义,长征担任政委,抗日领导山东根据地反扫荡,解放战争领导辽东解放攻克鞍山。徐向前1927年入党,领导广州起义,建立鄂豫皖根据地,长征西征川康,抗日指挥淮海前期,领导西北解放。聂荣臻1923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建立晋察冀根据地,长征掩护中央,解放战争指挥平津战役。叶剑英1927年入党,参加广州起义,任红军参谋长,长征协调行军,解放战争指挥渡江战役。十大将军的生平也各有亮点。粟裕1927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抗日指挥苏中战役,解放战争领导淮海战役包围国民党军。徐海东1925年入党,建立鄂豫陕根据地,抗日劳山战役,参加平型关战役。黄克诚1925年入党,建立湘南根据地,解放战争塔山阻击战挖掘壕沟。陈赓1924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建立鄂豫皖根据地,解放战争指挥淮海支队。谭政1927年入党,任红军政治部主任,抗日组织政治教育。萧劲光1922年入党,建立海军部队,任海军司令。张云逸1926年入党,建立百色根据地,解放战争指挥渡江部队。罗瑞卿1928年入党,任保安局局长,解放战争指挥平津警戒。王树声1926年入党,建立鄂豫陕根据地,解放战争指挥桐柏解放。许光达1925年入党,指挥陕甘根据地保卫,领导西北解放。军衔评定以干部级别、职务、资历和战绩为基础,中央军委多次讨论,十位元帅名单各方一致,没生分歧。十大将军名单敲定后,也确认无人够格进入元帅序列。上将中有些人资历能力强,如王震指挥新疆解放,如果调整进大将也合适。中将中徐立清组织后勤保障,詹才芳领导中原突围,都够上将标准。少将中解方指挥情报,钟伟突击作战,升中将说得通。级别越往下,标准越松,空间大,导致贺炳炎上将偏高,他率部攻克敌阵但与其他上将比贡献相对有限;贺晋年少将偏低,他在根据地坚持贡献被低估。部分将军不在乎军衔,觉得活到新中国成立已是运气好,比牺牲同志强多了。部分将军看重军衔,当作战争肯定。所有将军都为国家成立出力,值得尊重。
1950年,毛主席不顾周总理苦苦求情,坚决要处死蒋介石的姐姐,即使她曾经是赫赫有
1950年,毛主席不顾周总理苦苦求情,坚决要处死蒋介石的姐姐,即使她曾经是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抗战胜利后,赵洪文国离开国民政府军政妇联职务,返回东北安置老兵谋生。内战加剧,蒋介石派专机接她到重庆,委托她组建游击队阻挡解放军。她受传统忠义影响,将个人恩情置于国家大局之上,同意出山。以四子赵连中为首,她组织中国国民反共救国军,驻扎重庆周边,队伍很快扩充到五千人,装备包括山炮和步枪。他们印发传单,宣传免粮政策,煽动农民反对征粮。1949年冬,袭击温江县,焚烧粮仓,杀害地方干部,抢夺银元。次年春,推进崇庆和郫县,阻截国军投诚,处决联络员。赵连中率队夜袭新都县城,枪杀解放军战士,掠夺银行物资。她在指挥部检查装备,督促伪装潜入村庄。伏击辎重队,缴获卡车,炸毁桥梁,焚烧农田索要情报。绑架县长家属勒索军饷。贺龙忆其抗日旧谊,派代表劝降,许诺安置政策。她撕毁信件,下令处决使者,宣称蒋介石是唯一恩主。此举虽短期提振士气,却激起民愤。1950年1月,策动反征粮暴动,集结散勇袭击秀山,杀害三百余解放军和居民。农户张保明一家拒交粮食,被全家射杀。暴动波及多县,粮库被劫,百姓流离。解放军推进西南,贺龙指挥围剿。2月11日,她率主力攻什邡县城,炮击城墙,但遇埋伏溃败。残部退至高桥镇,搜查中她与赵连中夫妇被捕。她拒不认罪,列举抗日功劳要求见贺龙。受害家属涌至军法处,递交血书控诉惨案。案卷上报成都,转北京。周恩来调阅卷宗,详阅抗日记录,召军法负责人谈话,建议免死改监禁,考虑年龄和功劳。周恩来携报告见毛泽东,述说她的募捐和北上事迹。毛泽东阅受害证词,标注暴动地点,批示功过不能相抵,必须枪决。周恩来接批示后签发执行令。军法处补充证据,包括杀使者笔录。判决书于7月形成,定她与赵连中为匪首,死刑立即执行。过程历时五月,北京讨论反复,地方压力加码。1950年7月16日,赵洪文国和赵连中被执行枪决。她走上刑场时神态倔强,没有低头。尸体并排掩埋。毛泽东得知赵连中妻邓外桃怀孕,批示释放孕妇及其子。她出狱后携婴儿辗转香港,音讯全无。赵洪文国的转变从抗日先锋到反动头目,源于对旧势力的盲从,导致站到人民对立面。
1946年,叶挺所乘飞机坠机,失事原因一直是谜,直到2006年,一位普通农村老头
1946年,叶挺所乘飞机坠机,失事原因一直是谜,直到2006年,一位普通农村老头,在临终时,对儿子说:“当年叶挺之死,是我干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画上了句点。然而,随着外敌的离去,中国的政治局势并未因此安定下来。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一场新的博弈正在展开。叶挺将军的命运也到了关键时刻。作为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叶挺的革命生涯可谓波澜壮阔。早在北伐战争时期,他就与周恩来建立了深厚友谊,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南昌起义中,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与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一同点燃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把火。然而,在"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反动派无理扣押,被关押在重庆的监狱长达五年之久。在黑暗的牢狱中,叶挺将军并未屈服于压力,而是创作了著名的《囚歌》,其中"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在被囚禁期间,蒋介石曾派陈诚前来游说叶挺变节投敌,却遭到了叶挺的严词拒绝。除了公开发表的《囚歌》,叶挺还写下了许多家书,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新中国的期盼。在这些未公开的书信中,叶挺经常提到自己对未来中国的憧憬,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后签订了《双十协定》。表面上看,这是两党为了国家和平发展而做出的努力,但实际上,蒋介石已经在暗中筹备发动内战。在协定签署后,我方代表多次强烈要求释放叶挺将军等被关押的革命志士,最终在1946年3月4日,叶挺终于获释。重见天日后的叶挺将军,第一件事就是给中央写信,请求审查自己的历史并恢复党籍,表现出对党组织的高度认同和忠诚。1946年4月初,情势变得紧迫起来。延安方面发来电报,要求叶挺尽快返回,参加三天后即将召开的重要会议。这个会议据信是针对国民党可能发动的全面进攻进行战略部署。由于路途遥远,且时间紧迫,叶挺决定乘坐飞机前往延安。当时负责飞行任务的是一架美国C47运输机,机长兰奇是一位二战时期经验丰富的王牌飞行员。据后来C47机组成员的家属回忆,4月8日那天,天气状况并不理想,但机组人员依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了起飞前检查,并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叶挺一家四口以及王若飞、博古等人陆续登机,怀着返回延安的期待起飞了。4月11日下午,叶挺所乘坐的飞机在飞经山西兴县海拔2000米的黑茶山时撞山坠毁,机上17人全部遇难。国民党当局很快给出了官方解释,称事故是由于恶劣天气导致飞行员判断错误。然而,周恩来明确表示,这绝非简单的意外,而很可能是国民党特务的蓄意破坏。正如他所言:"一定是国民党的特务干的!""四八空难"事件发生后,尽管党中央高度重视,但由于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调查工作一再受阻。随着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全面撕毁《双十协定》,内战烽火遍地,有关空难的调查被迫搁置。许多相关证据也在战火中消失。直到2006年,在湖南的一个偏远农村,一位名叫杜吉堂的老人在临终前向儿子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当年叶挺之死,是我干的!"据老人自述,他曾是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的一员,表面上担任中美特别合作所特工队队长,实则暗中为国民党效力。当1946年4月初得知叶挺即将返回延安的情报后,军统负责人立即下令阻止,理由是"不能让这员猛将回到共产党阵营"。杜吉堂随后召集了一个特务小组,策划了这次行动。小组成员之一杨耀武曾是飞机维修技师,他提议在飞机仪表盘内安装磁铁,干扰高度计读数。这一手段极其隐蔽,常规检查难以发现。行动当晚,特务们成功潜入机库,在C47飞机的仪表盘内安装了磁铁。起飞后,飞机实际高度只有2000英尺,但仪表盘却显示6000英尺。在山区飞行时,飞行员误以为自己高度充足,最终导致飞机撞上了黑茶山。杜吉堂小组的其他成员也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有的在解放战争中被捕,有的逃往台湾,还有的改名换姓,隐匿在民间。杜吉堂本人则在解放后隐居湖南农村,以务农为生,几十年来从未向外人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杜吉堂的临终告白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巨大冲击。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父亲曾参与谋杀革命烈士这一事实。经过激烈的家庭讨论,杜吉堂的子女决定将这一信息报告给有关部门,让历史真相得以公之于众。这一信息公布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历史学者重新审视了"四八空难"及其背后的政治博弈。